鹦鹉热的症状与冶疗方法
鹦鹉热(Psittacosis)又称鸟疫(Omithosis),是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简称Cp)引起的人、鸟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同时该病原体不仅侵及鹦鹉类,还可使鸡、鸭、鸽、火鸡等受染。该病也可以传染给人,人类多因接触鸟类或羽毛制品而感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或变为慢性病,是典型的动物源性传染病。家禽多为隐性感染,主要特征为结膜炎、鼻炎及腹泻。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20世纪60年代初期即证实有本病存在,一般呈散发,偶有小范围的暴发或流行。所以必须加强刑‘鹦鹉热的防治。
1 病原学
衣原体是一群与革兰氏阴性菌有密切关系的专性真核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具有与细菌类似的生物学特性,故隶属于细菌范畴。传统分类方法将衣原体属分为4个种,即沙眼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衣原体和牲畜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大小为200~350nm的球状小体,在显微镜下能够看到,该衣原体对周围环境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化学消毒药物均能迅速地把它杀死。衣原体菌株按致病性可分为两类,即强毒株和低毒株。强毒株对家禽的毒力较强,禽病死率可达30%以上(特别是火鸡和鸭);低毒株通常引起慢性进行性流行,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病死率一般低于5%。
2 发病机理
病禽的排泄物、鼻分泌物、组织和羽毛中均可带有病株的衣原体,干燥后可随风飞扬传播该病,病原体主要由呼吸道进入机体,该病还可以通过吸血昆虫媒介、啄伤、抓伤和屠宰拔毛等传染,但不能通过蛋传播,人与人之间少见传播。但 人 株毒力极强。病原菌侵入机体后,一般有急性传染病所共有的毒血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不适等。随着病程的发展,严重者可引起极复杂的临床症状。肺部病变,肺泡病变最为突出。消化道受累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脾可因网状吞噬系统增生和吞噬加强而肿大,吞噬细胞中亦可见病原体。
3 鹦鹉热的症状
鹦鹉热病原衣原体的毒力差异很大,有时可在鸟类和人类中引起高死亡率,有时仅表现轻度不适,或仅能发现有抗体存在。鹦鹉热潜伏期一般为5~21d,临床表现极其多样,一般多缓慢起病,亦可突然发病。可表现为以下几种综合症状。
3.1 感染可是亚临床的,或类似一种非特异的病毒病,呈现发热和不适。
3.2 类似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症,呈现发热、咽炎、肝脾肿大和淋巴腺病。
3.3 表现为伤寒样综合征,呈现发热、心动过缓、不适和脾肿大。
3.4 表现为非典型肺炎,呈现发热、头痛、干咳,胸片异常,这是鹦鹉热最具特征的一种类型。
4 鹦鹉热的诊断
鹦鹉热早期诊断的唯一线索是与鸟禽的接触史;在有鹦鹉热流行的地区,所有肺炎患者均应询问鸟类接触史;肺炎患者出现高热、且青霉素治疗无效者应考虑本病;任何鸟类出现结膜炎时,都可怀疑为鹦鹉热。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只能作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分离和鉴定衣原体,必要时进行动物接种和血清学试验等。接种鸡胚尿囊或卵黄囊,可分离到鹦鹉热衣原体,但分离衣原体的最好方法是接种小白鼠。血清学诊断可以应用补体结合试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等方法。
5 鹦鹉热的实验室诊断
5.1 病原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方法,对病尸及病鸡,可采集肝、脾、肺组织及体腔中渗出液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或小鼠腹腔、鼻腔、颅内或皮下接种进行病原分离,再通过Giemsa染色法观测原生小体或网状小体,或用透射电镜观察衣原体的超微结构,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和表面构造等。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不高(20%左右),需一定的技术及设备条件,同时应注意实验室污染。
5.2 血清学试验
由于培养法有相当多的危险,微量免疫荧光法(MIF)和补体结合试验(CF)是实验室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然而MIF和CF两种方法耗时、昂贵,而且需要高质量的反应试剂及熟练的操作技术。同时补体结合试验是属特异性的,不能将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和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相区分。因此,简便易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待进一步开发。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特异性好,敏感性高,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采用抗体多为衣原体属脂多糖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补体结合试验。不足之处是,与大肠杆菌、沙门菌有部分交叉反应,并且可出现假阳性,因此阳性结果需进一步证实。 目前血清学诊断方法不能完全排除交叉反应,应用抗生素治疗可使抗体反应延迟或减弱,有待进一步完善和研发更理想的诊断方法。
6 预防与控制
控制一切可能的传染源、阻断传染途径和控制感染动物的综合预防措施。主要措施是。
6.1 将幼禽饲养在接触不到病禽粪便、垫草、脱落羽毛的地方。
6.2 注意环境、饲养场地及用具的消毒。
6.3 引进家禽,尤其是从国外引进禽鸟,应进行严格的检疫,隔离饲养,确诊无病后才能合群饲养。
6.4 一旦发现病禽,要及时、严格地隔离和治疗。
6.5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特别是对高危人群的教育,普及卫生常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自觉认真地执行各项预防措施。
6.6 宠鸟和室内饲养的禽类可长期于饲料和饮水中添加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预防。
6.7 日常打扫鸟舍鸟笼卫生、清除鸟粪时,要防止扬尘和注意个人防护。
6.8 家禽屠宰加工厂要切实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厂房要符合卫生要求,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并尽可能防止产生有高度传染性的尘雾。
6.9 发现肺炎型鹦鹉热患者,应及时报告疫情,并隔离治疗。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和家人应注意个人防护。
7 鹦鹉热的治疗方法
除特殊抗药菌株外,鹦鹉热衣原体对青霉素和四环素(包括金霉素和土霉素)都有敏感性,四环素类能较好的通过血脑屏障,可口服或注射。四环素500mg口服,每日4次,或强力霉素100mg口服,每日2次,10~21d为一疗程。某些学者推荐延长疗程,以防复发,有并发症者应予考虑,一般病例似无必要。未经治疗的鹦鹉热病例持续发热或弛张热10~21d,少数可长达3个月,如无并发症亦可逐渐缓解,但病死率高达20%。治疗者病死率低于1%。盐酸四环素每天2g,分4次口服,土霉素200mg/d,分2次口服,持续10~21d。重症病例可静脉给药www.nazashop.com/,酌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用药后一般1~2d内即退热,进入恢复期。早期治疗疗效好,这对孕妇尤为重要。临床好转后仍需坚持按疗程用药,否则易复发。红霉素可作为替代药物,但疗效较差,尤其重病患者效果更差。氯霉素、青霉素亦可试用,但常需大计量用药。且疗效不及四环素。大群治疗时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四环素0.2~0.4g,充分混合,连喂1~3周,可以减轻临床症状和消灭体内的衣原体。除病因治疗外,对症及支持治疗不应忽视,如输液、给养和休克等。
网址://www.nazashop.com/tezhongzhongzhi/20105948.html
[特养技术] 斑鸠是一种兼具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材,食用功效非常地好。那么斑鸠的药用价值有哪些,斑鸠怎么做才能更营养呢?斑鸠的药用价值斑鸠的肉能够耳聪明目、轻身,还能够使人腿肤润泽,精力充沛,抗衰老,...
[特养技术] 斑鸠,也叫斑鵻,锦鸠,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它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近年来随着市场上对斑鸠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养殖效益可观,不少人都看中了其中的商机开始养殖起了斑鸠...
[特养技术] 斑鸠是一种野性比较强的生物,纵然人工饲养久了都会有一定的保留。所以斑鸠的肉质相对于很多的鸟类来说都是很鲜嫩一种。目前斑鸠养殖在很多地区都均有欢迎,人工养殖户较多。那么,斑鸠怎么养殖比...
[特养技术] 斑鸠是鸽形目斑鸠属鸟类的统称,属脊索动物门鸟纲鸽形目,体形较家鸽为小,斑鸠口感坚实、味道鲜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重要的养殖项目,那么,斑鸠吃什么食物?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一、斑鸠吃什...
[特养技术] 斑鸠觅食高粱、麦种、稻谷以及果实等,主要在林缘及其附近集数只小群活动,秋冬季节斑鸠结群栖息,飞行似鸽,常滑翔,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捉斑鸠会不会犯法吧!捉斑鸠会不会犯法会犯法。斑鸠是受保...
[特养技术] 斑鸠属候鸟,几乎遍及我国各地。现在人工饲养的品种主要为山斑鸠。那么,斑鸠养殖前景如何?目前山山斑鸠养殖还没有成规模,需要掌握养殖技术但斑鸠养殖前景广阔,市场看好。斑鸠的养殖前景斑鸠养殖...
[特养技术] 斑鸠我们很多人都是只听过没见过,斑鸠体形似鸽,羽毛光滑,性情温顺,观赏价值颇高。斑鸠养殖成本低,那么斑鸠的养殖技术是怎样的呢?斑鸠的市场前景又如何呢?一、建立场地应选通风良好、干燥,地势较高...
[特养技术] 鹌鹑蛋是鹌鹑产的蛋,在平时我们也会吃到,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它也叫做鹑鸟蛋、鹌鹑卵等,被认为是“动物中的人参”,那么,鹌鹑蛋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下面一起来进行一下了解。一、鹌鹑蛋...
[特养技术] 鹌鹑作为一种依赖人工孵化养殖的动物,其饲料配方可不简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鹌鹑各阶段的饲料配方及饲养方法吧。鹌鹑的饲料有哪些鹌鹑饲料配方主要饲料有玉米、豆饼、鱼粉、麸皮、米糠等...
[特养技术] 在生活中我们吃的最多的就是鹌鹑蛋,很少有人吃鹌鹑肉,那么鹌鹑肉有什么食用效果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鹌鹑肉的功效及作用吧。鹌鹑肉的营养成分鹌鹑肉质鲜美,含脂肪少,食而不腻,素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