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危害 禽流感的防控措施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鸡的急性的病毒性传染病,以往称为欧洲鸡瘟或真性鸡瘟。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病毒型的传染综合征,因其传播源广泛、高发性和高传染性,一旦发生,常给养禽场造成严重危害及巨大的经济损失。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危害 禽流感的防控措施。
一、流行特点及临床表现
鸡、鸭类家禽是禽流感的主要致病传染源,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的呼吸道、消化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在潮湿和凉爽的条件下存活时间长。主要通过呼吸道系统和禽类的分泌物、粪便接触传播。禽流感潜伏期长短受病毒毒力、病毒量、家禽抵抗力、营养状况、应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数小时至数天不等,最长时间达21天。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短、发病快、死亡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于冬季、春季,禽类均可感染,以鸡、鸭、鹅和火鸡多见,其中鸡和火鸡最易感染。
高致病性禽流感无特定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病突然,精神高度沉郁、体温骤升、食欲废绝,缩颈,嗜睡,冠和肉髯发绀、水肿,呼吸困难、打喷嚏,张口呼吸,眼肿胀流泪,部分动物出现头颈后仰、抽搐、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随后出现死亡,数天内死亡率达90%以上。
二、防控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前提,良好的饲养管理才能保障家禽最佳的生长状态和良好的抗病能力。养殖场选址要远离交通要道、居民区、集贸市场以及其他动物生产场所。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禽、种蛋。定期使用醛类、酚类、含氯消毒剂及碱类氧化剂等消毒,严格对场区周围环境、禽舍、饲养用具等设施消毒,消毒剂交替使用。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杜绝家禽与野生鸟类接触,严禁鸡、水禽与猪混养,加强监测候鸟病情。养禽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或参观场区,工作人员及其常规防护物品出入场区应严格消毒。
2.定期免疫接种
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养殖场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此处以养鸡场为例。一般免疫程序如下:
(1)种鸡、蛋鸡的免疫接种。雏鸡在7~14日龄时,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6株)或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首免;25日龄再加强免疫1次;开产前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再加强免疫1次,之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的结果,每隔半年用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1次。
(2)商品代肉鸡的免疫接种。雏鸡在7~14日齡时,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或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首免;28日龄后,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再加强免疫1次。
对于鸭、鹅、鸽子、鹌鹑等其他禽类的免疫接种,可根据饲养用途,参考鸡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当发生疫情时,要根据受威胁区域的家禽免疫抗体的监测情况,对受威胁区域的所有家禽加强免疫1次;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家禽可以不进行加强免疫。
3.扑杀疫病禽类
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目前还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若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要及时进行防疫和处理,立即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组织调查疫源,对疫点和其周围半径3000米的家禽要立即全部扑杀,并将其焚烧和深埋,无害化处理污染物,迅速扑灭疫情和消灭传染源。对控制区域的范围进行封闭消毒,严禁禽类产品流通,严格控制疫情的蔓延。尽量减少人与禽类的接触,处理患病禽类要戴手套、口罩,穿隔离衣。禽场要全面彻底清扫、清洗和消毒,并空置3个月以上。
4.严格监控检疫
定期对禽类进行常规采血化验,发现异常立即进行诊断、治疗。严禁从发生疫情的地区引种。引种前对需要引进禽类的禽场进行仔细调查,并检测卫生安全,各项指标合格后再引种。禽类引进后,严格检疫和隔离观察30天以上,如无异常才能进入场区混养。同时,降低禽类饲养密度,可有效降低禽流感的发生概率。
1、禽流感的危害
1.1 禽流感是一种重大人畜共患病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家禽和野禽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感染马、猪、貂、海豹、鲸、禽和人,被国际兽医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在我国也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从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生的8次禽流感大爆发来看,禽流感病毒并不感染人类,但1997年发生在我国香港的禽流感疫情中,出现了首例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人类事件,随后又有H9N2、H7N7亚型感染人类和H5N1再次感染人类的报道。至2005年5月4日,累计有97例人禽流感患者,其中53例病死,病死率达55%。至2006年4月,各国共有100余人感染H5N1禽流感,其中70人死亡[1]。这些现象表明,禽流感病毒不仅感染家禽和野禽,也可以直接感染人,致人死亡,且病死率高,实际上是一种重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1.2 禽流感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禽流感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每一次严重的爆发都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世纪90年代以前确定的禽流感大爆发有8次,分别是苏格兰H5N1(1959年)、英国H7N3(1967年)、澳大利亚H7N7(1975年)、英国H5N2(1979年)、冰岛H5N8(1983年)、美国H5N2(1983年)、美国H7N7(1985年)、冰岛H5N1(1991年)。20世纪90年代后,又爆发了4次,分别为澳大利亚H7N3和H7N7、巴基斯坦H7N3、墨西哥H5N2、意大利H7N1。1983年在美国爆发的H5N2亚型禽流感,扑杀家禽逾1 700万只,经济损失6 500万美元;1994年在墨西哥爆发的H5N2亚型禽流感,扑杀家禽1 800万只,直接经济损失10亿美元;2001年在意大利流行的H7N1亚型禽流感,死亡和扑杀家禽超过1 300万只。1997年4月,香港爆发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扑杀150万只家禽,造成6 000万港元直接经济损失和10亿港元间接经济损失。
1.3 禽流感的类型及其危害特点
1994年,美国动物卫生协会家禽和其他禽类可传播疾病委员会将禽流感划分为高致病性、温和致病性和无致病性3种,不过习惯上将后两者统称为低致病性禽流感。无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温和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感染后的家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感染鸡群常全部死亡。在禽流感所有亚型组合中,只有部分H5、H7亚型属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其他亚型皆表现为低致病力。到目前为止,由禽类传染人且致人死亡的禽流感病毒有3种,分别是H5N1、H7N7和H9N2亚型。
2、禽流感病毒的特性
2.1 禽流感病毒形态结构
典型的禽流感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为80~120 nm。有囊膜,在囊膜表面有1层棒状和蘑菇状的纤突,称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其中H是抗原变异和致病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囊膜内是螺旋形核衣壳,直径9~15 nm,由RNA和核蛋白及3个多聚酶组成。
2.2 禽流感病毒的变异
禽流感病毒的变异主要有2种方式,即抗原漂移和抗原转移。抗原漂移发生在某个亚型之内,可引起H或N的次要抗原变化。抗原转移是骤然获得一个全新的H或N基因,从而产生新的亚型,可能在全世界引致新型流感的暴发流行。当细胞感染2种不同的流感病毒粒子时,病毒的8个基因组片段可以发生重排,有可能产生高致病性毒株,但它只发生在同类病毒之间。
2.3 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
禽流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对高温、紫外线、各种消毒药物敏感,容易被杀死。但低温有利于存活,自然条件下在有机物如粪便、鼻液、泪水、唾液、尸体中也能存活很长时间。较耐酸,在pH值4.0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3、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
3.1 传染源
主要是病禽(野鸟)和带毒禽(野鸟),包括水禽和飞禽。有证据表明猪和其他动物尤其是哺乳类动物的流感病毒可以引起禽流感。
3.2 传播途径
禽流感的传播主要通过健康禽与病禽直接接触以及与病毒污染物间接接触2种方式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依靠水平传播。
3.3 易感禽群
鸡、火鸡、鸭、鹅、鹌鹑、雉鸡、鹧鸪、鸵鸟、鸽、孔雀等多种禽类对禽流感易感。其中以火鸡、鸡及某些野禽的易感性最高,并呈急性致死性传染。鸭、鹅以及其他水禽类的易感性较低,多为隐性感染或带毒。
3.4 禽流感对人类的威胁
在20世纪初至70年代前的人类几次流感大流行中,人们发现,引起当时人类甲型流感的病毒基因片段来源于禽流感病毒,有的甚至与禽类病毒基因完全相同。接着又发现数千种不同抗原亚型的流感病毒几乎都可以在禽类动物中找到,证实了禽类是人类流感病毒基因的天然的、巨大的贮存库,是人类甲型流感病毒新亚型起源的重要物质基础。1997年发生于香港的H5N1亚型禽流感,可以不经过猪这个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基因混合器”而直接感染人类,开创了禽类病毒直接获得感染人类能力的先河。可以说禽流感病毒不仅作为人类流感的最大基因库而间接威胁了人类健康,还可能作为新病原成为人类直接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4、禽流感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
4.1 临床症状
疫病常突然发生,迅速蔓延。潜伏期很短,从几小时至数天,最长可达21 d。鸡在事先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就可发生死亡,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可达100%。病禽死亡前常表现出体温迅速升高达41.5 ℃以上,拒食,很快陷入昏睡状态;脚鳞出血;鸡冠出血或发绀,头部和面部水肿;鸭、鹅等水禽可见神经和腹泻症状,有时可见角膜炎症,甚至失明;产蛋突然下降。
4.2 致病机理和病理变化
致病机理:病毒的血凝素(H)为重要的毒力因子。未裂解的H无传染性,只有在靶器官组织相应蛋白酶作用下将H裂解为H1和H2,暴露融合肽段,才能进入宿主细胞。低致病力禽流感在H裂解位点上只有单个精氨酸,不易裂解,因此低致病力禽流感感染一般只在呼吸道和消化道内局部繁殖。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H裂解位点具有多个碱性氨基酸,可被机体大多数组织细胞内的蛋白酶识别并裂解,跟大量的细胞结合,因此一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进入机体就会迅速扩散,导致全身多个组织发病并死亡。
病理变化:消化道、呼吸道黏膜广泛充血、出血;腺胃黏液增多,腺胃乳头出血,腺胃和肌胃之间交界处黏膜可见带状出血;心冠及腹部脂肪出血;输卵管的中部可见乳白色分泌物或凝块;脑部出现坏死灶、血管周围淋巴细胞管套、神经胶质灶、血管增生等病变;胰腺和心肌组织局灶性坏死。
4.3 诊断
临床怀疑病例:出现急性发病死亡,且有脚鳞出血、头部和面部水肿、肌肉和其他组织器官广泛性严重出血、有明显神经症状等4个临床症状之一的。疑似病例:符合临床怀疑病例诊断指标,且有H5或H7亚型的血凝抑制试验(HI)效价大于4lg2及以上、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阳性、H5或H7亚型病毒分离阳性等3个试验指标之一的。确诊病例:符合疑似病例诊断指标,且至少符合H5或H7亚型病毒分离阳性、任何亚型病毒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大于1.2这2种病原学诊断指标之一的。
5、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措施
防控禽流感,要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原则,坚持采取预防为主、免疫与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坚持应急处理、疫苗研发、科技攻关和法制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创新突破。
5.1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所有动物传染病的前提条件,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保证家禽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并具备良好的抗病能力。养禽场选址要远离水禽、野生鸟类栖息的河道、湖泊等;防止水源或饲料被野禽粪便污染;养禽场生产区设立消毒设施,对进出车辆要彻底清洗、消毒;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区应穿着专用衣、帽及鞋靴;严格杜绝其他养禽场人员参观;定期对禽群、禽舍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定期消灭养禽场内有害昆虫如蚊蝇、老鼠等;死亡禽类必须焚烧或深埋;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引进种禽及其产品时,一定要来自无禽流感的养禽场;尽量减少应激因素的发生;在秋冬、冬春之交季节气候变化大的时候,做好保暖防寒工作。
5.2 加强免疫工作
FAO、WHO、OIE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关于禽流感防治的会议上一致认为,把疫苗免疫作为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一项主要措施[3]。目前我国对所有家禽,包括种用、蛋用、肉用的鸡鸭鹅以及饲养的鸽子、鹌鹑、鸵鸟、雉鸡等进行强制免疫。使用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包括4种:禽流感灭活疫苗(H5亚型,N28株)、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基因工程疫苗(H5亚型)和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为了确保免疫效果,在免疫接种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慎重选择疫苗。所选疫苗必须是来自于农业部正式批准的禽流感疫苗定点生产的9家企业。二是精心选准疫苗。一种亚型的疫苗只对一种亚型的病毒所致疾病有效,所选灭活疫苗血清亚型要与当地流行毒株的血清亚型一致;使用单价苗对某一相同亚型禽流感的保护作用优于多价苗。三是充分考虑不同禽种的影响。鸡对禽流感病毒较为敏感,使用灭活疫苗的效果很好,而对水禽的免疫效果则不理想。四是制定科学免疫程序。根据大量的抗体检测结果,比较理想的程序为:10日龄对鸡群进行首免,60日龄和135日龄分别进行二免和三免,以后每隔3~4个月免疫1次。五是掌握不同疫苗免疫有效保护期,一般情况下,灭活疫苗接种14 d后即可产生免疫保护,免疫期为4个月。但在疫苗免疫保护力产生前已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尽管接种了疫苗,仍然会发生禽流感。
5.3 加强疫情监测
建立禽流感预警机制,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疫情监测网络,充分发挥基层防疫员和疫情报告观察员的作用。加强对边境地区、发生过疫情地区、养殖密集区的监测;按照候鸟迁徙路经区域和水网地区特点,加强对大型湖泊周围以及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水禽、候鸟、野鸟活动频繁地区的监测。加强对散养禽户、交易市场、禽类屠宰厂(场)、异地调入的活禽和禽产品的监测。监测对象以易感禽类为主,必要时监测其他动物。监测方法包括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监测结果及相关信息进行风险分析,及时发布预警预报,同时将监测结果逐级汇总上报。
原文:养鸡 > 养鸡鸡病防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危害 禽流感的防控措施
网址://www.nazashop.com/yangjijishu/201032727.html
[养鸡鸡病防冶]在鸡育雏前期,一些养殖户常常挑出一些弱鸡,表现症状为个体弱小、呆立、不爱活动、脐带愈合不良等。3日龄以后,笼内个别鸡只会出现糊肛症状。部分养殖户发现后会慌乱,以为雏鸡质...
[养鸡鸡病防冶]目前,不少养殖朋友反馈,饲养的肉鸡、817肉杂鸡到了中后期容易发生软脖子,黄绿粪,有的甚至出现瘫鸡、肠道有红斑点,肝脏发暗、容易破碎的现象,问该怎么治疗和防治最好? 对于中后期肉...
[养鸡鸡病防冶]鸡采食量上不去怎么办? 一、合理改善饲养方式 1.温度因素 适宜产蛋鸡的温度为18-23度,当夏季温度过高时,热应激导致鸡群采食量大幅度下降,温度越高,鸡群的采食量下降幅度越大,采...
[养鸡鸡病防冶]高致病性禽流感是鸡的急性的病毒性传染病,以往称为欧洲鸡瘟或真性鸡瘟。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病毒型的传染综合征,因其传播源广泛、高发性和高传染性,一旦发生,常给养禽场造成严重危害及巨大的经济损...
[养鸡鸡病防冶]我国是养殖大国,养鸡业的发展更是发展迅速。近些年使用中草药喂鸡的养殖户越来越多,大家发现使用中草药喂鸡,不仅可以促进养鸡场鸡群的正常生长,还能有效预防鸡病的发生,保障养鸡效益的顺利实现,下面具...
[养鸡鸡病防冶]所谓放养肉鸡,是指雏鸡脱温之后,在舍内培育1~2 月,待鸡只体重在0.5~1.0 千克后,将其在田间、果园、草地、山地中进行放养育肥的一种饲养方式。放养肉鸡可以节约饲料,提高肉鸡风味,能大大提高养鸡的经济...
[养鸡鸡病防冶]鸡球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原虫病。该病主要危害15~50日龄的雏鸡,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成年鸡虽然很少发病,但多为病原携带者。鸡球虫病原携带者的增重和产蛋能力均会降低,给...
[养鸡鸡病防冶]收稿日期:2016-03-10作者简介:王树文(1964-),男,黑龙江德都人,大专,兽医师,研究方向:家畜的疾病治疗和疫病预防。王树文(黑龙江省九三管理局七星泡农场畜牧科,黑龙江 黑河 16143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临床...
[养鸡鸡病防冶]杜志刚(黑龙江省肇东市畜牧兽医总站,黑龙江肇东151100)摘要:蛋鸡绦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是由于其肠道内寄生有绦虫而引发,导致其出现产蛋率降低,排出稀薄粪便,容易产出畸形蛋,蛋重量较轻,蛋壳颜色发白等症状...
[养鸡鸡病防冶] 1、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特点国内有很多关于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报道,全国各地都有流行,但对于四季分明的北方地区比南方严重,冬季寒冷干燥,鸡舍温度低而密闭,通风换气不良,更易发病。本病病原是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