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牧场奶牛疫病的防控 规模化奶牛疫病防控九措施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奶制品成为千家万户重要的营养品和消费品,人们对奶制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因此,积极做好奶牛疫病的预防工作,规范养殖管理,使乳制品健康发展才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奶牛的规模化养殖模式,给疫病的防控带来一定的难度,单纯的治疗对个体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不能满足规模化养殖的生产需要,因此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疫病对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冲击,对保障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规模化牧场奶牛疫病的防控 规模化奶牛疫病防控九措施。
1、奶牛传染病的流行和发生应满足三要素,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因此在制定奶牛传染病防治措施时,主要在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等方面来实施,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奶牛规模场传染病的发生。
1.1 消灭传染源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严格禁止从疫区或受威胁区引进新牛。必须引进新牛时,要进行严格的传染病检疫,所有引进牛要严格按照饲养规定进行隔离饲养,经检疫合格,确认健康后才能混群饲养,以避免传染源的传人。做好疫病监测工作,对发现的病牛及疑似病牛要及时进行隔离和观察,隔离场地要选在远离健康牛养殖区域的地方,对病牛、死牛要坚决进行扑杀、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以彻底消灭传染源,避免疫情进一步扩大。
1.2 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及时清理舍内外的粪便、杂草以及其他废弃污染物,保证奶牛饲养环境清洁。坚持卫生消毒制度,对进入厂区的车辆和人员要严格进行消毒,防止外部传染源进入,定期对舍内地面、围墙、护栏、运动场、各种器具进行消毒,对已处于传染病流行的封锁地区及养殖场要进行强化消毒,增加消毒频率和数量,隔离期结束后,才可再将养牛用地和养牛用具重新恢复使用,降低环境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选择合适方法和消毒剂杀灭蚊、蝇、鼠、昆虫等生物媒介,彻底切断奶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3 提高自身抵抗力
加强奶牛日常饲养管理,牛舍内做到冬暖夏凉,通风良好,防止奶牛因温度突变导致应激发生。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配比营养丰富的安全饲料,坚决不给奶牛饲喂变质、腐败的低劣饲料,除了供应健康营养的饲料,还要供应健康的饮水,保证水质的安全。在天气良好时,可适当增加奶牛的运动量,已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目的。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科学制定免疫计划,按时进行免疫,接种过程要严格遵守免疫规程,通过对主要疾病进行免疫接种,达到增强奶牛免疫力的目的,降低传染病对奶牛的危害程度。
2、普通病的防控
奶牛的临床常见疾病除了传染类疾病外,还常发生一些非传染类的疾病,主要包括繁殖障碍性疾病、肢蹄病、乳房炎、真胃疾病、代谢疾病等,这些疾病虽不具有传染性,但发病率也较高,除对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影响外,还会导致奶牛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提高了奶牛发生传染病的几率,特别是一些营养代谢疾病,随着奶牛规模化养殖程度越来越高,流行和发生呈现群体化,对奶牛业所造成的危害日趋明显。因此对奶牛普通病的防治也尤为重要。奶牛饲养管理体现在营养供给、饲养环境、日常管理等多个方面,具体来说,在营养供给方面,要按照奶牛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给奶牛提供营养充足、搭配合理、品质优良的饲料,按照奶牛生理习惯,采取合理的饲喂方式、方法,并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以满足奶牛生长发育的需要。在饲养场环境方面,要确保饲养环境良好,做到冬暖夏凉,保持环境干燥,通风良好,减少奶牛应激反应的发生。奶牛的活动场地应平整,坑洞和低洼的地方要及时填实,减少肢蹄病的发生。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环境内的粪便、积水、废弃物等,定期对牛舍、场地、器具等进行消毒。在管理方面,要加强疫病监控,做到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将疾病危害降到最低,日常管理还要适当增加奶牛的运动量,有条件时应经常刷拭牛体,这样不但可保持牛体清洁,还能增强奶牛的免疫力。通过以上的措施,可以使奶牛保持正常生理状态,确保奶牛生长发育健康,生产性能优良。
3、病牛的护理
在奶牛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对于身体状态不佳、体质较弱以及康复期的奶牛,在饲养管理方面要给予细致精心的照顾,根据机体状况要改变日粮结构,给予富含营养,适口性好,易于消化的饲料,增加饲喂青绿汁饲料和优质干草,并加入适当钙、磷等元素,饲喂过程饲料要少喂勤添,可适当增加饲喂的次数。对于处在发病阶段的奶牛,要做到尽早诊断,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要加强患病奶牛的护理,给病牛提供舒适、清洁、安静的饲养环境,对病牛所处环境应增加消毒频率,加大防蝇防蚊的力度,防止病牛感染其他疾病,对患有肢蹄疾病的奶牛,最好在场地相对较软的泥土地上饲养,要增铺垫草,以防奶牛滑倒。对卧地不起的奶牛要定时协助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做好病牛的护理工作,对促进病牛机体康复,恢复生产性能,降低淘汰率,促进全群整体健康水良好等起到重要作用。
规模化奶牛场疫病防控九措施
一、领导重视。克东县高度重视规模化奶牛场疫病防控工作,把规模化奶牛场疫病防控工作摆到畜牧业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每到防疫季节,及时召开重大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提前组织畜牧部门和各乡镇深入牧场开展集中和强制免疫,健全和完善牧场各项防疫制度,提前制定牧场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不断加大防疫物资储备、免疫接种、疫情监测,有力提升牧场动物疫情监测、测报、应急处理能力;在春防、夏补针及秋防集中免疫期间,加大督导和检查,保证了牧场疫病防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责任明确。全面落实牧场奶牛防疫监管责任制,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与各乡镇、村及规模牧场逐级逐层签订了《动物防疫责任状》,全面落实了“政府负总责、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及“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防疫责任,明确了规模化奶牛场防疫管理机制,提高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确定了规模化奶牛场所在行政村的村长、防疫员为牧场主要负责人,牧场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是该牧场防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三、坚持标准。克东县在牧场建设之初,就严格坚持牧场建设标准,对新建的规模化奶牛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设计,为规模化奶牛场疫病防疫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规模化奶牛场做到了与外界环境高度隔离,场内奶牛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凡是新建的规模化奶牛场场址均选择远离交通要道、居民点等有可能影响奶牛防疫因素的地方;规模化奶牛场周围均建有隔离墙及绿化带;场门口建立消毒池和消毒室,牧场内严格划分了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严格做到了净道、污道分开,无害化处理设施配套完善。并利用国家项目的支持,万头牧场及家庭牧场均采用了沼气发电粪污处理措施,将牛粪和污水有效转化为有机固态肥、液态肥、沼气用于农业生产,做到了干湿分离,使规模化奶牛场的粪污环境得到优化。
四、强化监管。重点加强牧场免疫工作的监管,规模牧场业主依据奶牛养殖规模、防疫条件、人员配备等情况,科学制定了牧场的免疫程序,对自行免疫的牧场实行了备案制度,完善自免记录和档案等的管理。场内防疫人员按照奶牛免疫程序和免疫接种操作规程严格进行了防疫,特别对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进行强制免疫接种,做好疫苗的运输、保管、收发和使用记录,确保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注射前加强了人员、用具、注射部位的消毒,疫苗做到了现配现用,做到时间准、剂量足、注射部位正确,保证了防疫质量。落实免疫标识制度,牧场免疫时认真填写了免疫档案和免疫证,并在左耳上打上耳标,确保了奶牛免疫档案、免疫证、免疫耳标三对照。牧场防疫人员定期向县动物防疫部门报送免疫报表,并接受县动物防疫机构的监督、指导。县畜牧主管部门在春、秋防季节派驻防疫人员对牧场防疫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监管,对不按规定实施强制免疫、多次抽检不合格、不配合开展监督抽检及不接受免疫监管的牧场,依据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了责任追究,以确保全县规模化奶牛场免疫工作真实有效。
五、严格消毒。牧场工作人员定期接受一年两次的健康检查,要求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不得从事牧场工作,只有健康合格的人,方可上岗。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非牧场人员进场,凡需进入牧场的人员,包括本场职工和外出重返工作岗位人员,要求一律先经更衣消毒室、药水消毒池消毒,穿戴工作衣、鞋、帽后方可入内。牧场外车辆不准进入牧场内,必须进入时,需经主管领导批准,车轮消毒池消毒,车身和车盘经喷雾消毒后方可进入。每天打扫舍内卫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净,地面清洁。经常观察畜禽健康状态,按时完成每日的资料记录。
六、科学用药。要求牧场兽医人员严格按照兽医标签规定用药,不得滥用药物,不得随意加大剂量。特别是在奶牛泌乳期,要严格遵守药物的休药期规定,根据药物及其停药期的不同,科学用药,必要时要及时停药,以避免残留药物污染乳产品。
七、加强管理。着重加强奶牛出入场的管理。凡是从县域外引进奶牛时,要求不但要调查、了解购入地疫情流行情况,而且还要从无疫区且取得《种畜禽生产许可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无重大动物疫病的健康群中购买。经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并签发《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启运。运输工具要彻底清洗和消毒,运输过程中避免接触其他动物。不得在疫区停留、饮水、饲喂。运回场后,要经隔离饲养30天以上,经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确定健康无病,再经免预防接种、驱虫、全身喷雾消毒后,方可进入牧场生产区。出售或调出奶牛时,要按规定向县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提前报检,经检疫检验健康发给《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出场。装奶牛由本场职工进行,外来人员不准入场挑选。装载车辆不准进入场内,而且要严格消毒。
八、加大执法。对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或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规模化奶牛场,依法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整改后仍不合格的,由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予以处罚。对未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强制免疫或强制免疫不到位的,造成疫情发生或扩散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人法律责任。
九、加强净化。加大病死奶牛无害化处理的监管。牧场明确了病死奶牛无害化处理责任,落实好监管人员,责任到人,分片包干,实施牧场无害化处理“一对一”监管。发现病死奶牛时,要求立即报告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不得随意处置及出售、转运、加工和食用,要在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深埋、化制、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同时加强了布病、结核病的监测净化,每年春秋两季,牧场要向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申请对本场奶牛进行布鲁氏杆菌病和结核病的监测。对于检出的阳性牛只一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进行扑杀销毁和无害化处理。严肃查处经营、加工、运输病死奶牛违法处理行为。建立举报制度、黑名单制度及部门协调机制。加强畜牧、农业、质监、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发挥监管合力,严厉打击各种病死奶牛经营、加工等违法犯罪行为,整顿和规范肉食品市场秩序,形成各部门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对查获的大案、要案,及时移交公安部门进行严惩。
原文:养牛 > 奶牛养殖:规模化牧场奶牛疫病的防控 规模化奶牛疫病防控九措施
网址://www.nazashop.com/yangniujishu/201029041.html
[奶牛养殖]腐蹄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家畜这一类动物的几率是非常大的,这种病一旦患上就很难治好,而且病状比较恶劣,会出现一些烂蹄的现象,包括运动障碍以及食欲减退和跛行的症状,所...
[奶牛养殖]近年来,畜牧业在我国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奶牛业在畜牧养殖中投入较高,但在养殖管理的诸多环节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影响了奶牛产奶性能的发挥,造成奶牛产乳量减少,效益不高,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下面小...
[奶牛养殖]养殖业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常常表现为农作物生产的副业,即所谓"后院养殖业"。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例如:蛋鸡业、肉鸡业、奶牛业、肉牛业、养猪业等。 对我国广大的农民朋...
[奶牛养殖]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鲜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一些企业和农户纷纷投资养奶牛,但因奶牛品种不良,饲养户科学管理水平低,致使奶牛产奶量低、经济效益差。科学的饲养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产...
[奶牛养殖] 奶牛阴道脱出指病牛阴道上壁从阴道口的球状翻出。奶牛阴道脱出是一种临床中容易发生的产科病,通常在妊娠末期、产后发生。轻者在卧地时会脱出,而站立时又会缩回,重者在站立时也无法缩回。如果长时...
[奶牛养殖]奶牛巴贝斯虫病是一种对奶牛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的寄生虫病,是由多种巴贝斯虫而导致的一种血液原虫病,主要通过蜱虫传播,常见的是急性型。该病呈季节性和地区性流行,主要在7~9月发生,具有8~15天的潜...
[奶牛养殖]奶牛可以受到4种脂螨(疥螨、足螨、痒螨、蠕形螨)、6种虱、皮肤蠕虫、蝇蛆(螺旋蝇蛆)以及各种蝇类的感染。寄生虫性皮肤病最常见于冬天舍饲的奶牛,许多皮肤病不能仅根据临床症状做出鉴别诊断,必须进行实...
[奶牛养殖]奶牛育种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延长奶牛使用年限,而想通过遗传来改变奶牛的使用年限并不现实,因为奶牛的使用年限遗传力都很低,所以只能通过其它因素来延长其使用年限。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使...
[奶牛养殖]围产期一般指奶牛产前21天至产后14天,其中前三周为围产前期,也称为干奶后期,后两周为围产后期也叫泌乳初期。围产期奶牛经历了干奶、日粮结构变化、饲养环境改变、分娩、产奶等生理与代谢变化,饲养管...
[奶牛养殖]青贮饲料营养丰富、多汁、适口性强,家畜喜食。随着青贮饲料在当前养殖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合理应用青贮饲料喂奶牛,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但如果饲喂不科学,则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