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鸭常见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1 鸭病毒性肝炎
该病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染病,具有病程短、传染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仅发生于雏鸭,主要发生于1周龄~3周龄,育成鸭一般不发病,也不影响产蛋。本病的
1 鸭病毒性肝炎
该病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染病,具有病程短、传染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仅发生于雏鸭,主要发生于1周龄~3周龄,育成鸭一般不发病,也不影响产蛋。本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季更易发生,潜伏期为1~4天,病程进展迅速,短时间就波及整个鸭群。
1.1 临床诊断
感染初期精神萎靡,呆立,身体虚弱,行动迟缓,食欲减退,眼半闭,有的排灰白色或绿色水样粪便,发病12~24小时后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痉挛,头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出现抽搐后,约20分钟左右双腿伸直死亡。病理解剖特点是:肝脏肿大,质脆,表面有大小不等血斑。
1.2 防治措施
(1)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引进健康雏鸭苗,1月龄以内的雏鸭要隔离饲养,供给需要的维生素、矿物质,饮用自来水或深井水,不得饮用野生水禽栖息的水,用具要清洗、消毒。
(2)给1日龄雏鸭接种弱毒疫苗,在肌肉或鼻腔接种,4天后即产生免疫。
(3)给刚出壳的雏鸭肌内注射血清,每只肌注康复鸭血清0.5~1毫升,即可预防。
(4)给1日龄雏鸭皮下注射“鸭肝炎灵”0.5毫升,可防此病发生。
2 鸭瘟
鸭瘟是由鸭瘟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被国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传播迅速,发病率、死亡率均很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本病的流行与气温、湿度、鸭群的繁殖季节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通常在春夏之际和秋季流行最严重。该病潜伏期为3~7天,发病的持续时间为数天至 1个月左右,整个流行过程为2~6周。
2.1 临床诊断
发病初期为精神不佳,食欲减少或停食,口干,喜卧不愿走动,体温达43℃以上,流泪、眼周围羽毛粘湿,甚至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部分头颈部肿大,故有“大头瘟”之称。之后食欲完全消失,或口渴增加,两脚发软,翅膀下垂,最后完全不能站立。病理解剖特点是:以食道、泄殖腔和眼睑黏膜呈出血性溃疡和假膜为主要特征性病变。
2.2 防治措施
(1)不从疫区引进种鸭,禁止健康鸭群到鸭瘟流行区放牧,定期对鸭舍及用具进行消毒。
(2)定期用鸭瘟疫苗作预防接种,雏鸭在20日龄注射,即可免疫一个多月,60日龄(成鸭)以上注射可免疫 8~9个月,使用时疫苗加生理盐水稀释200倍,每只鸭胸肌注射1毫升。
(3)发生鸭瘟时应立即采取隔离和消毒措施,(www.nazashop.com)对鸭群用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必要时剂量加倍,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3 鸭霍乱
鸭霍乱病是一种由巴氏杆菌引起的常见多发、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菌能长时间存活在周围的空气、水源、土壤中,遇到高温、潮湿、多雨天气或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应激反应等环境变化时能迅速感染鸭群。也可通过其他禽类传染给鸭群。鸭霍乱病程短促,一般在数小时至两天致死,雏鸭常呈流行性发病,死亡率高达80%以上,育成鸭多为散发性、间歇性流行。
3.1 临床诊断
急性,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死后嗉囊充实,倒提从口鼻流出浆液性分泌物;慢性,精神委顿,尾翅下垂,羽毛蓬乱粘水,行走无力,常离群掉队,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饮水增加,嗉囊松软空虚,病程较长的,不停摇头甩颈,呼吸困难,口鼻流黏液,不时发出咕咕的响声,排出灰白色或青绿色稀粪,有难闻的腥臭味,在1~3天内死亡。病理解剖特点是:胸膜腔的浆膜,尤其是心冠沟和心外膜有大量出血点,脾脏常呈樱桃红色,最具特征的是整个肝脏表面散布着灰白色针头大、较规则的坏死点,肺脏常呈现弥漫性充血、出血和水肿。
3.2 防治措施
(1)加强鸭群的饲养管理,使鸭群保持较强的抵抗力,圈舍保持宽敞干燥,通风良好,净化水源,建立健全卫生消毒制度。
(2)对50日龄以上的鸭注射禽霍乱菌苗,每只鸭肌内注射2毫升,
一般能免疫 5~6个 月。
(3)当鸭病发时,即给每只鸭肌内注射青霉素 100毫升,连用2天,每天早、晚各注射一次。
(4)用磺胺噻唑、磺胺二甲嘧啶按0.4%~0.5%的比例拌入饲料中连续喂4~6 天,或口服 0.2~0.5克(按每千克体重算),连续喂4~5次即可。
(5)给每只鸭口服土霉素0.2~0.3克,或按0.05%~0.1%的比例混合饲料连续喂6~8天。
4 鸭产蛋量下降综合征
鸭产蛋下降综合征是由一些传染性因素、某些营养缺乏因素及某些应激反应引起育成鸭以产蛋下降为特征的疾病。疫情多见于深秋与冬季,发病急,传播快,容易造成大区域性流行。主要侵害产蛋阶段的蛋鸭、种鸭,初产鸭更易感染,疫情发生时,鸭场区域内其他禽类,如,鸡、鸭、鹅也有相关病原的感染。
4.1 临床诊断
食欲大幅度下降,肿头,流泪,眼眶周围羽毛潮湿。下痢,粪便稀薄,呈白色或淡黄色。产蛋急剧下降,产蛋率在2~3天内比原来下降70%~80%,并且持续2~3周,所产蛋软壳、无壳、壳粗糙,易破裂,或产小蛋等。病理解剖特点是:眼结膜充血,肠道可能有一定程度充血和不明显的出血,卵巢萎缩,卵子充血变形等。另外,诊断时应注意鉴别由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败血支原体等感染所致的产蛋下降疾病,及由其他营养缺乏因素和环境应激因素所致的产蛋下降疾病。
4.2 防治措施
(1)补充营养,鸭子喜欢吃荤,饲料中应增加动物性蛋白原料,并添加多种维生素,以补充营养。
(2)合理饲喂,秋鸭饲喂精料的用量应视产蛋率而定,产蛋率在50%以上,可多添加精料,反之,可喂一些青绿多汁饲料,或增加精料中的糠麸类的用量,鸭子不能喂得过肥或过瘦,过肥不产蛋,过瘦产蛋能力下降,要一直使鸭子保持良好体况。
(3)保持适宜的环境,鸭子生活环境既要有嬉戏的水池,又要有干燥的活动场所,且水质卫生,秋季蛋鸭代谢旺盛,对环境很敏感,因而不要轻易改变饲料成分,气温过高时可延长鸭群洗浴次数,另外,鸭怕吵,容易惊吓,所以鸭舍要保持安静,减少噪音的刺激。
(4)增加光照,秋季光照不足,影响产蛋,可在鸭舍内设置两套照明设备,以补充光照。
(5)制定严格的疫苗防疫程序,蛋鸭开产前要注射鸭瘟、禽霍乱、大肠杆菌、鸭疫里氏杆菌等多种疫苗。
(6)定期对鸭群投喂保健性预防药物,用以中药制剂和广谱抗菌素为主,当蛋鸭群出现发病,要及时查明病因,采取隔离、消毒、治疗的办法。
作者简介
邱淑萍、刘艳梅,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农副业生产教研室教员。
网址://www.nazashop.com/yangyajishu/201015869.html
[养鸭技术]一、肉鸭大棚选址及搭建 1.选址及搭建。用于规模养鸭的大棚应建在背风向阳、排水良好、交通方便、靠近水源、地势较高且干燥的地方,为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其朝向最好沿东西方向。棚呈拱形,高...
[养鸭技术]延长蛋鸭产蛋时间,可大大提高养殖效益。蛋鸭产量的高低,除受品种、饲料、管理技术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外,个体间的差异也很大。因此,可根据蛋鸭的体型、外貌来进行识别。 高产蛋鸭眼大凸出而有...
[养鸭技术] 一、合理使用蛋氨酸来预防生长期肉鸭发生啄羽现象。饲料中缺乏蛋白质、蛋白质品质低或缺乏蛋氨酸是导致肉鸭啄羽的主要原因。肉鸭出现啄羽现象,会使其生长速度降低,肉料比降低,胴体品质下降。因此...
[养鸭技术]麻鸭旱养时间阶段区分:育雏期(0~21天)和育肥期(22天到出栏)。 冬季养殖麻鸭,可以保持较高的环境温度;可以免去鸭子因水浴而致的能量损耗;可以避免体内寄生虫危害,从而获得较高饲料报酬。但麻鸭旱养,...
[养鸭技术]肉鸭养殖到成鸭一般在5周左右,一般来说5周龄左右上市是最为经济的上市日龄,体重2.75~3.0千克,全程料肉比2.0左右。但根据市场的要求,目前有42天左右和53天左右日龄上市的情况。育肥前,淘汰瘫、残、病鸭...
[养鸭技术]蛋鸭在夜间很容易受惊扰,养殖户在夜间查看蛋鸭时管理动作不宜过大,以防蛋鸭受扰影响产蛋。在夜间管理养殖户需掌握以下五项管理技术要点: 一、保持场地安静。产蛋鸭反应灵敏,胆...
[养鸭技术]如何提高蛋鸭产蛋量?是蛋鸭养殖户最为关心的问题。蛋鸭养殖生产过程中要做到管理精细,把握好四季管理的要点,下面就介绍一下具体的管理方法: (一)春晒 春季,风和日丽,气候温暖,饲料...
[养鸭技术]当气温升高到28度以上或饲养条件差时,母鸭就要自然换羽。在换羽期间,绝大多数母鸭停产,少数母鸭虽继续产蛋,但产蛋量减少,蛋品质不良,另外自然换羽的时间需要4~5个月。这时一边换...
[养鸭技术]果园养鸭子的放养密度:根据放养鸭的大小,强弱决定放养密度,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则。一般667平方米(1亩)果园可放养成鸭20-30只。 鸭在果园放养时,鸭觅食时首先是选择各种昆虫,其...
[养鸭技术]肉鸭养殖各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有哪些? 3周龄之前的雏鸭,因自身体温调节机能差,在育雏最初2天育雏室温度应达到33~35℃,绝对不能使温度低于29℃,否则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3日龄后鸭舍温度每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