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养殖用圆形网箱让徐嫩第年入千万
[致富经]不倒翁背后的财富真相(20120202)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徐嫩第出生在福建省宁德市紧邻东海的太姥山镇,因为家庭贫困,只上了三年学他就辍学回家,直到到了二十多岁谈婚论嫁的年龄,在别人眼里还是
[致富经]不倒翁背后的财富真相(20120202)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徐嫩第出生在福建省宁德市紧邻东海的太姥山镇,因为家庭贫困,只上了三年学他就辍学回家,直到到了二十多岁谈婚论嫁的年龄,在别人眼里还是一个只知道下海摸鱼挣口饭吃的人。谁都想不到,他26岁的时候,却做了一件让当地所有水产经营户刮目相看的事。
1982年的一天,徐嫩第去一位朋友的婚礼上凑热闹,就在饭桌上,他发现了一个秘密,满桌菜居然没有一条鱼。
徐嫩第:家庭里面办酒席,都需要很多鱼,但是当地没有民营企业一家水产加工厂。
当时是10月份,当地每年那个时候有举办婚礼的习俗,鱼类的用量很大。那时渔民出海打渔都是小船,每年的8、9月份以后,因为风高浪大渔民就不再出海捕鱼,而当地又没有一家水产冷冻厂把鱼保存起来,每年冬季水产品就供不应求。
这个现象让徐嫩第茅塞顿开,他想尽快开一个水产冷冻厂,占领这个市场空白,但资金起码要几万元,该怎么办呢?他想到了自己在福州有个做建筑生意的有钱姐夫。
郑康林:做这个能赚钱,主要是钱筹不起来,那时哪里有这么多钱,我一共筹了七万块钱。
徐嫩第缠着姐夫筹借了七万块钱,在镇上临近港口的一条巷子里,两人合伙盖起了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厂房,开始做冰块,这是当地第一家民营冷冻厂。
徐嫩第:这个是我们放冰块的一个冰库,当时有冰块拿出来太好了,以前都是人家用盐巴,我们等于是自己能够制冰块,拿来对鱼进行保鲜,是一个很新鲜的事。
记者:很小。
徐嫩第把制好的冰送给渔民,渔民把打捞上来的鱼直接混着冰封装起来,卖给他放在冷库里,等到市面上紧缺、价格上涨的时候他再拿出来卖。由于有市场空白,第一个冬天他们就赚到了二十多万元,第二年销售额就达到了上百万。钱赚得太容易了,那是一段开心岁月,他们不停地扩建厂房,一层、两层、三层,生意越做越大。
记者:七万块就这么一小点?
郑康林:低于七万块就是这么一点点,这后面那两间是另外又买的。
徐嫩第:这厂房就是通过三次改造。
郑康林:那个时候我们年年扩建。
记者:年年扩建。
然而这种并不复杂赚钱又快的生意很快就被仿效,几年时间太姥山镇多了七八家同样的冷冻厂,大家相互压价争抢货源。
渔民陈和玲:原料和价格都有竞争,谁出的价高我们就卖给谁。
渔民蒋海龙:以前是十几家,他们收购的价格没有他高,别人都是欠钱欠了很久,他都是付现钱,所以我们渔民都喜欢卖给他。
徐嫩第:这家比我们后面两年建的,当时的规模比我们大,前面几年没做好,后面就慢慢逐步退出市场了。
因为激烈的竞争,收购价越来越高,而卖价却越来越低,同行们纷纷放弃,这条街上的冷冻厂没几年就人去楼空,而徐嫩第的冷冻厂却存活了很久。那么,他的厂子为什么能屹立不倒呢?这一切都得益于他又找到了一个特殊渠道。
1990年的一天,徐嫩第和姐夫郑康林商量,请他去一趟厦门,并说,即使是停了生意也必须先做这件事。原来,徐嫩第听说厦门有一家国有贸易公司,一直在做出口生意,他请姐夫去就是想跟对方建立联系,弄明白对方出口的来龙去脉,让自己的生意多一个渠道。
太姥山镇是个小地方,当时出口商根本不会主动到这里来。经过一个多月的沟通,有一天,姐夫郑康林还真带回了几个人,其中还有厦门那家国有贸易公司的老板。
郑康林:天天陪这些人吃饭啊,客户对我们产品加工还有什么意见。这几个方面当时我都是每天陪这些客户。
对方包下他们所有的产品,全部出口日本,他们做的是出口生意,利润高了很多,在竞争中又是明显领先,一年时间他们的销售额增长了八百多万元,把对手远远甩在了后面。
然而,没过多久,他们的渠道就不再是什么秘密。太姥山镇的冷冻厂顺藤摸瓜仿效他们,也跟贸易公司做起了订单生意。
徐嫩第:当时他们后面跟上来,他们也去找进出口商,作为代加工的工厂。
这样的局面,徐嫩第早有预料,为了不被逼进死胡同,徐嫩第悄悄去了香港,以一位香港亲戚的名义注册了一家具有出口资质的合资公司。
徐嫩第:我们做好产品,卖给他,经过他们出口,这个不是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的最终的一个思路,所以那时候我们就考虑到我们能不能自己有客户,有自己的国外的市场,所以说我们就考虑自己争取进出口权。
1993年年底,徐嫩第大功告成,就在别人还在为赚取订单加工费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他在原厂的对面建起了一家具有外贸资质的水产出口企业,直接做起了出口日本的生意,不少原来的对手成了他的供货商。
徐嫩第:那时候,民营企业能把自己的产品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也是一件很骄傲的事情。
这间已经废弃的厂房曾是这条街上最为华丽的建筑,当时,徐嫩第主要经营的是渔民从海里捕捞来的鱼类,同时还引进了先进的加工设备,加工其它水产品。
这是海里面最小的一个鱼种之一,叫丁香鱼,营养价值很高,但当时非常不值钱,人们只是把它作为饵料使用,十块钱就能买到一箩筐。还有这种不值钱的虾皮,徐嫩第经过深加工后卖到日本,一吨能卖到十多万。
徐嫩第:卖十万到十二万人民币,当时在96年,十万到十二万这个价格很高的。
记者:合多少钱一斤?
徐嫩第:等于一斤在五十到六十块。
靠关键时候的先走一步,徐嫩第的生意越来越好,在整个宁德市都小有名气。然而,就在2000年的时候,徐嫩第遭遇了人生中最严重的危机,生意陷入困境,而他又成了众叛亲离的人,就连最亲密的姐夫也和他闹掰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这是记者在2011年11月27日拍到的场景。
渔民:这个是金线鱼,像金子一样嘛,后面有条线。
渔民:这个是白马头鱼,这个是红马头鱼。
记者:为什么叫马头鱼呢?
渔民:像马头嘛,头不是像马头一样嘛,打捞这个鱼的数量是非常少的。
当地渔民告诉记者,海里面像这样的鱼已经不容易捕到。而这种状况从2000年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当时徐嫩第遇到的就是海捕资源越来越少的难题。很多渔船海上逗留几天往往是空仓而归。
不少水产冷冻企业因此关门歇业,徐嫩第也感到阵阵后怕。不少人劝他马上改行,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他却一口咬定要继续干,而且决定立即投资4000万,扩建一个3000吨规模的冷库。他的决定遭来了所有人的反对。一向好脾气的姐夫受不了他的一意孤行,一气之下离开了公司。
郑康林:如果没有资源,投钱下去就不会赚钱,我们就是怕这么多资金投下去,担心风险太大了,因为我们年纪大了,如果年轻摔倒爬起来还会爬得起来,年纪大摔下去就怕爬不起来,不敢投。
姐夫的离开并没有阻止徐嫩第的脚步。2004年,一座占地面积33亩的新厂房拔地而起,同时他紧锣密鼓筹建养殖场。那么,徐嫩第这么做究竟是想干什么呢?
原来,面对海捕资源锐减的现状,徐嫩第的撒手锏就是立即转型,把以前的海捕类出口转变为出口人工养殖的大黄鱼。
徐嫩第:海洋资源毕竟是有限,今后养殖业对我们加工企业成了主要的原料来源,所以说我们要找到一个主导产品,应该是本地的一种,这会减少很多的企业的费用成本,所以说我们下了决心就是从大黄入手。
大黄鱼是我国东南沿海特有的深水海洋鱼类,随着野生大黄鱼数量的减少,当时福建宁德地区已经零零星星地兴起了大黄鱼人工养殖。
徐嫩第打听到了一个叫刘家户的养殖行家,就主动登门拜访,学习取经。在刘家户的指点下,他在海岸边上建起了3000亩养殖场,从此一边自己养殖,一边向当地养殖户收购,每年都向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出口大黄鱼上千吨。
大黄鱼协会秘书长韩承义:我们这种大黄品种只有我们这边有,韩国跟我们中国一样,饮食文化也受中国影响比较大,它也有对大黄鱼的饮食文化,比如它每年的过年祭祀都需要大黄鱼,必须要有大黄鱼,只能从我们这边进口,我们最高峰在2002年那一年出口量有三万吨,量是非常大的。
徐嫩第这种做法在当地又领先了一步。半年以后,姐夫理解了徐嫩第的做法,主动回来和他一起并肩作战。2007年,他的大黄鱼出口到韩国,仅这一项销售就达到四千吨。然而不久,他的这种做法又被同行模仿复制,他在东南亚的生意大幅缩水。
大黄鱼协会秘书长韩承义:光我们宁德这边注册的出口企业就有十几家,市场主要集中在韩国,互相之间就是价格战。
徐嫩第又遇到了难题,那么,这一次他又将怎样别出心裁呢?
2008年下半年,人们发现他老是闷闷不乐,后来居然听说他去美国和欧洲旅游去了,这个时候难道他真的去玩去了吗?
这是他当时在美国拍下的照片,原来他的美国和欧洲之行就是为了开辟一方新的市场。他发现,当时欧美市场还是大黄鱼没有涉足的地方,应该是充满商机。但欧美都有严苛的质量准入标准。徐嫩第悄悄把自己在海滩上养殖的大黄鱼,对着他们的标准进行检验,结论是一定会被拒之门外。
徐嫩第:它虽然说对食品进口要求非常严格,比如说一百家企业出口东南亚,真正出到美国的,可能占不了三十家,到欧盟的上不了十家,所以说大家都挤在东南亚这些国家里面,企业卖价竞争比较大,到了美国就相对少了,欧盟更少了。
从美国回来后,徐嫩第又干了一件当地人无法理解的事情,他要把养殖场搬到距离沙埕港十几海里的深水处,因为那里远离海岸,没有污染。几个月后,人们发现,就在那片从没有人敢养鱼的地方,徐嫩第建起了一大片网箱。
徐嫩第:前面就是东海,这里水流比较急,浪也比较大,养出来的鱼接近于天然的,肉质好。我们企业冒了很大的风险,一般情况下,这里不敢养鱼的,一般渔民也不会到这边来养鱼的www.nazashop.com/,他们都相信这个地方会养不成鱼。
渔民陈和玲:如果风浪大的话,鱼会吓死,鱼排会散架。他们是在外面,东面,离我们十几海里,大家都说他养不成。
而且人们发现,一般渔民用的网箱是方形的,而徐嫩第的网箱却很奇怪,是圆形的。
徐嫩第:里面的鱼肚子比较大,活动力比较小。外面网箱养水流急,网箱是圆形,鱼的活动比较均匀,不像里面的鱼受到四个角的碰撞,头比较小,头部比较突,这条鱼头部就比较尖。
徐嫩第的圆形网箱能够抵抗12级台风,造价是普通网箱的十几倍。在深水区建渔场,又建与众不同的网箱,徐嫩第几乎投资了所有积蓄,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这一步又走对了。
徐嫩第:这个网箱一口12万,同等的面积渔民只要一万多,十倍左右。
记者:养出鱼的价格有差别吗?
徐嫩第:养出来的鱼价格增加了10倍-12倍左右,平时那种鱼卖二十多元,这种鱼一斤卖250-300元,都是养大鱼的。
2009年,他的第一批大黄鱼顺利通过检验,打入了欧美市场。
大黄鱼协会秘书长韩承义:国内出口欧盟只有他一家。作为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跳出现有的圈圈去开辟美国、欧盟这种高端市场,保证了企业的市场空间,也是利润空间比较高。
美国客户杨稀:他的产品我们是百分之百经过美国FDA(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检验,百分之百合格的,最主要的消费群体是华侨,大黄鱼是中国的特产,我们中国人喜欢吃。
2011年,徐嫩第在欧美市场销售了6000吨大黄鱼,成为当地最大的大黄鱼出口企业。
如今,沙埕港的水产企业更多了,但大家都拧成一股劲,共同打造品牌。同行们都感谢徐嫩第的龙头作用,而徐嫩第又有了新想法,目前正为上市做着最后准备。
徐嫩第:我们不先走一步,跟在其它的企业后面,我们就很累。必须我们先走,他们跟在我们后面走,我们先走一步,他们要赶三步,如果他们先走一步,我们要赶三步,你说先走一步轻松还是赶三步轻松?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一至周五13:42-14:1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原文:水产渔业 > 水产渔业养殖新闻:大黄鱼养殖用圆形网箱让徐嫩第年入千万
网址://www.nazashop.com/yangyujishu/20105782.html
[水产渔业养殖新闻]我国水产养殖业历经三十余年成长,已成为农业、屯子经济的紧张财产,是货真价实的水产养殖年夜国。然而,集约的出产方式已成为成长的枷锁束缚。要冲破成长枷锁束缚,完成由“量”到“质”的改变,就必需戒...
[水产渔业养殖新闻][致富经]长得慢的龟如何快速带来亿万财 20170228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单凯,男,1975年出生,江苏人,2002年从北京到深圳做服装加工生意,2012年服装加工营业额5000多万元。 2012年6...
[水产渔业养殖新闻]莲都区仙渡乡梅田村,曾经是个集体账户余额只有1角8分的赤贫村,现如今村民年人均收入已经超过1.5万元,并先后被评为丽水首批“最美乡村”示范村、丽水市生态文明村。俗话说,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水产渔业养殖新闻]三年前,对陕北农民王乃林来说,大闸蟹只是电视上的一个镜头。三年后,王乃林已经成了四邻八乡养殖大闸蟹的行家里手。三年前,对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来说,大闸蟹还是一项抉择、一份担当。三年后,大闸蟹已经...
[水产渔业养殖新闻] 因为12年前的一场车祸,45岁的张世全留下了后遗症,走起路来,双腿有点不灵便。但这并不妨碍他精心照顾鱼池里的那些虹鳟鱼鱼苗。除了担任虹鳟鱼良种场的保安,他还负责每天定时定量地给鱼苗喂食。 ...
[水产渔业养殖新闻][致富经]螃蟹进棚 凭啥3个月净赚500多万元 20161220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螃蟹进棚,凭啥3个月净赚500多万元(2016.12.20)他,盖大棚,养螃蟹,1年只干3个月,净赚500多万元。自己发财还不算...
[水产渔业养殖新闻]33岁的彭涛是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王角桥乡王勿桥村人,2009年获得了大连海洋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广东省昆虫研究所专门研究中华鲟杂交繁殖及内陆池塘养殖技术。2012年7月,彭涛放弃了10万元年薪的...
[水产渔业养殖新闻][致富经]不养寻常鱼的养鱼高手 20161114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不养寻常鱼的养鱼高手(2016.11.14)抓住一个商机,他用2亩鱼塘2个多月时间就赚了1000多万元,也带动当地很多养殖户赚了钱...
[水产渔业养殖新闻] [致富经]簖蟹是啥蟹 让他迎来爱情赢来财 20161027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簖蟹是啥蟹 让他迎来爱情赢来财(2016.10.26)他是别人眼里干啥啥不成的辍学少年,母亲为他愁白了头。一次逛水产...
[水产渔业养殖新闻] [致富经]爱吹牛的男人一年吹出百万财 20161026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爱吹牛的男人一年吹出百万财(2016.10.26)他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爱吹牛的人。打工十多年,工资月薪两千元,但一张嘴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