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杨玉藩:发现鱼鹰养殖商机之后赚千万
[致富经]发现鱼鹰的商机之后(20150714)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朋友杨欣:我们朋友都反对,普遍都反对他,因为当时可以说没有任何前景,那时候。
朋友说养鱼鹰没有前景,是因为当时在洱海鱼鹰很分散,每家
[致富经]发现鱼鹰的商机之后(20150714)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朋友杨欣:我们朋友都反对,普遍都反对他,因为当时可以说没有任何前景,那时候。
朋友说养鱼鹰没有前景,是因为当时在洱海鱼鹰很分散,每家只有几只。没人觉得杨玉藩还能干出什么名堂。
渔民杨利元:这个鱼鹰要灭绝了,大部分就说你的这个是天方夜谭,怎么可能呢?
鱼鹰曾是生活在洱海边的白族人最好的伙伴,当地不少渔民,世代都是靠着鱼鹰捕鱼挣钱,维持生计。
杨玉藩:我们祖祖辈辈也就,不知道多少代就是靠着鱼鹰,鱼鹰是我们家庭成员中的一员。
曾经辉煌的洱海鱼鹰怎么就濒临灭绝了呢?
原来1995年开始,当地政府为了保护洱海的生态环境,每年有6个月时间不允许捕鱼,这样,渔民就很难在禁鱼期养活鱼鹰。
渔民杨月岗:吃的(鱼)没有,拿给它(鱼鹰)吃饭,吃了以后,它(鱼鹰)就死掉了,没办法。
记者:鱼鹰如果吃饭就会死?
鱼鹰:恩,死,它只是吃鱼。
渔民:鱼鹰飞到水里面就违章了,违章了人家就给你罚款,罚款就养不起了。
一只鱼鹰一天要吃1斤多鱼。2008年,当地政府把禁鱼期由半年又改为8个月,这样一来,当地渔民更养不起鱼鹰了。
渔民杜顺藩:天天喂在家里面,去村里面买鱼1元一斤,养着20个鱼鹰,它要一天吃一斤,20斤20元,是不是,时间太长了。
杨玉藩:到2008年的时候,(洱海养鱼鹰的)才6家,有一家养了4到5只,6只,这个已经不能捕鱼了。再不保护的话,可能再过2年可能一只都没有。
洱海鱼鹰捕鱼是团队作战,如果鱼鹰数量少于20只,就无法形成围捕,这就意味着洱海鱼鹰捕鱼的这种方法将绝迹。
杨玉藩:你看看现在这个阵势全部都是鱼鹰,包括这边也有,包括后面。它这个范围相当当大,就前后左右吧。
杨玉藩:本来各找各的鱼,但是只要鱼跑,鱼动,那么过来,前后左右都是鱼鹰。那鱼肯定被抓。鱼大的话它们就共同去抢。不是争共同去帮忙。
当时洱海各家渔民养的鱼鹰数量少,都无法用围捕的方式逮鱼。杨玉藩想把各家的鱼鹰全部收到一起统一驯养。这个想法却被渔民拒绝了。
渔民杜顺藩:不卖,绝对不卖,就是家里面传下的东西是不是,在我手上卖掉不好意思。
为了说服渔民拿出鱼鹰,杨玉藩想出了一招。
杨玉藩:就当宠物养,他也不卖给你,但是你要说保护,大家成立一个基地,就是大家都在一起保护,驯养,驯化,那么他们肯定相当喜欢。
杨玉藩打造鱼鹰训化基地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其他渔民的认可。2008年底,杨玉藩用自己的全部积蓄100多万元,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沙村承包下了这个16亩大的地方。沙村仅剩的50多只鱼鹰全部被收到了这里。
拥有上千历史的洱海鱼鹰围猎,终于又出现在洱海上。20只洱海鱼鹰可以进行围捕,在鱼鹰的这种地毯式搜索下,一只鱼鹰发现了鱼,邻近的鱼鹰也会一同下潜,协同作战,几只鱼鹰合力即使是10多斤的鱼也难以逃脱。
杨玉藩:捕到鱼以后快点就速度把它捞上来。鱼鹰很好它不抢,它就好好的咬着一个位置,你抬上来一点伤都看不见。除非眼睛腮帮,它咬住这个地方。
记者刘青青:鱼被咬住就不挣扎了么?
杨玉藩:挣扎不了,你要挣扎的话很疼,你说晃来晃去都会流血,只要你动一下,那个血都冒出来。
一只洱海鱼鹰一天可以抓捕30多斤鱼。
可并不是每条鱼都需要众多鱼鹰合作,即使最勤快的鱼鹰也会偶尔偷吃。
杨玉藩:你看这个,你看已经吃下去了。
杨玉藩:你看它就是这个位置,不会弄的话会把鱼鹰弄疼,这个就是(嘴张开)极限了。
记者刘青青:弄的时候有什么注意要点不把它弄疼呢?
杨玉藩:比如说你看,弄一点抓一点,就怕它这个刺,你看,看见没有。
杨玉藩:这条差不多一斤6以上了。
杨玉藩的鱼鹰虽然抓鱼能力强,可一年只有4个月时间能在洱海捕鱼,紧靠鱼鹰捕鱼,实在难以维持生计。到2009年初,杨玉藩在外面赚的100多万元已经全部花光。这离杨玉藩挽救鱼鹰的目标还差很远。
杨玉藩:就相当难养活,比如你看这么大,才2天是吧。蚊子叮了也不行,冷了也不行。开始带出去驯化,就3到4个月的时候。也不一定,成功了一半。驯化好了2到3年。驯化好了就很好。
为了维持鱼鹰基地的运转,杨玉藩想到了找朋友入股。
杨玉藩:过年前,我朋友开好车全部回来,当时我所有的积蓄都用完了,就比较困难,跟他说以后我的想法,以后的发展思路,你现在还可以入股。
可无论杨玉藩说什么也没人愿意入股他的鱼鹰基地。
朋友:我说约我投资兰花这些都可以,我都愿意投资的,但鱼鹰这个我不看好,你也别干了。
朋友:我说我对这个鱼鹰,对你这个基地没有什么前景可讲,我不干,要干的话你去干吧。
当时,杨玉藩的鱼鹰基地只有50多只鱼鹰,几乎没有盈利。
杨玉藩:当时人很少,比如说我们鱼鹰只是人家看过,比如说路过看见,看看鱼鹰表演,坐坐船,给你10、20元,你说那个不成气候,赚不到什么钱。
2009年9月,这个叫王志军的人找到了杨玉藩,王志军是大理某外联社的经理,专门给旅行社和景点牵线搭桥。
王志军:原来的洱海鱼鹰都很散,分的很散,就是他是第一个把有效的资源整合一个,还有一个就是他能有那么大魄力组建那么大的一个文化旅游产业。我们是看中他的文化价值。
王志军想跟杨玉藩合作搞团队旅游。可刚开始杨玉藩对王志军的提议却不以为然。
杨玉藩:我们只是在想死马当做活马医,反正大家都挺困难的,我们又不需要(给王志军)开工资,然后给你一个底价,你去做,就是试一下吧。
2009年10月,杨玉藩去在关部门办理了接待旅行团需要的相关证件。
杨玉藩:保护鱼鹰这个是个爱好,祖祖辈辈跟它有感情。那肯定要想办法找一些出路,我们这边叫以山养山,我觉得挺好,既保护了鱼鹰又开发了旅游,是吧。
经有关部门批准,杨玉藩开始接待旅游团,并给自己的鱼鹰表演门票定价为126元,4个月时间,杨玉藩的鱼鹰表演就吸引了15000多游客。
杨玉藩:我们算了,我们就值那么多钱,不能过高也不能不过低,因为我们成本在这个地方。你要是太低了,那么我们这么多人也赚不了多少钱。
带游客游洱海,这就需要专门雇佣50多人划船,同时需要购买大量的救生衣和渔船,但杨玉藩认为值。
杨玉藩:洱海鱼鹰离开洱海,在岸上看那不叫洱海鱼鹰,那个就没有什么意思了,跟别的没有什么区别,必须要进洱海才展示它的技能,它的所有技能包括捕鱼技能。包括它表演等等,展示技能。
杨玉藩的做法得到了游客的认可。
游客:能看得更清晰一些,然后它的那个每个动作,都能看得很准确,如果在岸上看的话就没有这么体会深切了。
直到2011年底,来看杨玉藩的鱼鹰捕鱼的游客还在直线上升。在旺季时,每天要接待游客3000——4000人。一年光门票就能卖3000多万元。然而,让杨玉藩预料不到的是这样的好事很快就要结束。
2012年,杨玉藩养殖的鱼鹰已达到130多只,他陆续投入2000多万元修整鱼鹰基地。然而,鱼鹰基地修整好了,来的游客却越来越少。
员工李永华:2012年以前,我们这里的游客比较多,你看这么多的船都是供不应求的,都是需要排队的,但是突然2012年以后,我们这里的游客就慢慢少了。
杨玉藩:这样拖下去的话,可能面临停业,破产,倒闭,我基地上有200多人就是所有的项目,不谈建设就是我们平常的费用有30——40万元,就是平常的费用。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很快杨玉藩发现当地突然出现了7——8家跟自己鱼鹰基地几乎一样的鱼鹰表演景点,分散了杨玉藩鱼鹰基地的游客。面对竞争带来的危机,杨玉藩想出了应对方法。
杨玉藩:你说市场外部我们是控制不了,比如,我们只能做好我们的比如产品,品牌,质量,叫游客来体验,包括与服务,我们做好这个,那么一传十,十传百,他们觉得体验很好,我们只能做到这样。
为了吸引游客,杨玉藩规定,所有鱼鹰驯养师,必须做到,在鱼鹰捕到鱼后,要能熟练掌握把鱼鹰高高举起的这个动作。
杨玉藩:做不到这个(训鹰者)就走人了,是吧,这个必须要做到这些,包括动作,包括鱼鹰,驯养等等,你这些东西做不到你(训鹰者)就走人。
鱼鹰叼住鱼后,再把鱼鹰举高,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却并不容易。这需要鱼鹰跟驯养师的密切配合。
杨玉藩:不是每个鱼鹰都会咬住鱼,你也看见了好多鱼鹰都练不出来,只是说一家人出去带了10只,12只,15只,只是几只鱼鹰可以抬,可以咬。
为了在游客面前展示这个动作,每天表演结束后,鱼鹰驯养师都需要反复多次地训练鱼鹰叼鱼,再举起来。
高举鱼鹰的驯养师以及争相捕鱼的鱼鹰,成了杨玉藩训练基地的一道独特风景。引起众多游客的兴趣。
记者:哪个瞬间你觉得最好看呢?
游客:就是(鱼鹰)抓上来鱼,它衔着的时候。
游客:举起来的时候。
记者:举起来的时候有什么特殊么,觉得?
游客:太帅了那鱼,不是那鱼,那鹰,那鱼鹰。
根据游客的反馈,杨玉藩还对鱼鹰基地进行了改善。
杨玉藩:很多游客反映一点就是时间不够,玩的时间不够。你拍照的地方没有,就想吃点鱼的地方都没有。后面就想想,就搭了一个休息站,让人家过来尝尝小鱼小虾,洱海鱼,这个还是一个特色。然后后面就做了这个休息站也叫做半岛。
2013年初,杨玉藩在距离鱼鹰表演区3公里远的小岛上开了一个免费休息区,供游客品尝鱼鹰捕上来的鱼。
旅客:挺新鲜的,而且味道也做得挺不错的。
记者:怎么想到要吃点鱼呢?
旅客:因为当时看到(它)在捕鱼就想到要尝一下。
游客:在船上50元一条我们就买了。
记者:为什么想买这鱼呢?
游客:没污染,肯定是新鲜的,自然的。
杨玉藩的这些做法,让他的景点再次聚拢了人气。
杨玉藩:游客开心了,体验好了,我们以后游客越来越多,我们这个还能可持续发展。
2014年,杨玉藩的鱼鹰基地接待游客30多万人,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带动200多人共同致富。下一步,杨玉藩准备继续投资,把基地打造成3A级景区。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感谢您的关注!
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一至周五13:42——14:12
原文:新闻 > 创业故事:[致富经]杨玉藩:发现鱼鹰养殖商机之后赚千万
网址://www.nazashop.com/yzzz/201017727.html
[创业故事]人间四月芳菲,黄花风铃木盛开。4月2日,简阳市射洪坝街道举行黄花风铃木赏花活动,盛开的黄花风铃木婀娜多姿、随风摇曳,吸引游人如织。 记者细一打听,这些黄花风铃木是四川花畔里...
[创业故事]阳春三月,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白马村九组潘俊铭的花卉园生机盎然。近几年,盆花产业竞争激烈,但潘俊铭的盆花卖得风生水起,这两年每年都要卖3000多盆鲜花,实现纯利达50万元。 回乡...
[创业故事]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李永生带着对三农事业的热爱和实现抱负的决心,回归家乡的热土,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那个曾经落后贫穷的地方,迎来了一次重生,而他也从一个农村小青年,成...
[创业故事]11月27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来龙村一组水牛养殖大户杨宗泽的养殖场里看到,10多头水牛都是架子牛,大的近1000斤,小的600斤左右。正在给水牛喂草料的杨宗泽高兴地说:“...
[创业故事]“2020年初我购买的15头架子牛,利用酒糟进行短期4个月育肥,育肥一批卖一批,再购进一批,每头售价在1.5万元左右,买牛和养殖成本除外,一头要赚3000元。2020年我养殖3批共45头,要...
[创业故事]在兴文县大河苗族乡落白亮村,有一位95后小伙郑元满自主创业种植香桂,实现年收入30余万元,带动乡亲增收致富。 笔者近日在落白亮村看到,道路两旁绿油油的香桂树在风中摇曳,一股清...
[创业故事]“再有半个月,这茬灵芝就全部破土而出,到7月就可以采摘了。”6月7日,强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80后经理陈力在种植大棚内,向记者分享他的劳动成果,“灵芝采摘期从7...
[创业故事]“种蓝莓虽然投入大、时间长,但只要不怕辛苦,自己送到城里销售,获得的回报真的不一样,我的蓝莓自己销售就比批发给商贩每公斤要多卖20元。”6月14日,在泸州市江阳区方...
[创业故事]泰安人刘斌今年初应聘到曲阜的一个小山村卖鱼,自此月入万元不再是梦。 刘斌卖鱼不进市场,而是通过手机直播平台与网友在线赏鱼、拍(卖)鱼,每单可提成10个点。在曲阜市吴村镇...
[创业故事]你在上海一家大酒店,夹起一片烤鸭,用一张小小的薄饼卷起来吃得满口生香。那张筋道的薄饼就有可能来自巨野县一家名叫“上谷佳”的食品加工厂。这家小小的食品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