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支书”40余载带村民脱贫致富 建起“绿色银行”
板栗成熟的季节,也是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龙泉庄村党支部书记温守文一年中最忙的时候:联系客商、了解市场、分析行情,一刻也不得清闲。
他的忙碌是有价值的。今年板栗丰收,温守文用十几年时间靠一只手为村民们栽下的这些幸福树,又一次硕果累累。
70年代,温守文带领党员群众改造农田,使穷山沟获得粮食大丰收;改革开放后,他带领群众致富,村民开着小轿车上山管理果园。40余载光阴似箭,当初的选择成就了龙泉庄村的今天,也同样成为温守文心中那股溢满心田却又难以言表的幸福。龙泉庄这个掩映在深山中的小村子,用破茧成蝶后的华丽蜕变向人们展示它的富裕、美好和让人憧憬的未来。
温守文在村里的一座小桥上介绍龙泉庄观赏鱼类养殖情况(2014年7月4日摄)。
1.一只手照样行 “我要用一只手让乡亲们吃上饱饭!”
1950年,温守文出生于龙泉庄村。“那时候村里穷,我们一批年轻人立志改变家乡面貌,在山石上刻大字:改娃娃峪之天,换娃娃峪之地。”温守文说,这一想法他从未动摇。
因为勤劳能干,温守文后来被任命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和民兵连长,1974年被任命为公社副书记。但就在报到的前两天,24岁的他在生产队干活时被脱粒机夺去了左前臂。为照顾他的生活,公社让温守文当公社的会计辅导员,每月300工分加15元钱。那时在生产队干活,一个壮劳力全勤也就每月300工分,钱一分没有。
在这个让人眼馋的岗位工作半年后,温守文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辞去工作,回村当党支部书记。亲朋好友劝他别犯傻,可他说:“自个儿享清福乡亲们却挨饿,我受不了。一只手照样行,我要用一只手让乡亲们吃上饱饭!”
温守文用右手查看手机短信(2014年7月4日摄)。
回村后,温守文又做了一件让大家震惊的事:他要改河造田种水稻。在山沟里种水稻?人们半信半疑。温守文带头怀揣干粮、肩扛锹镐下地干活。他用残臂夹着锹把,僵硬的锹把将腋下的皮肉磨出了血泡,每天晚上他都要忍着剧痛将与血肉粘在一起的衣服剥离下来,用盐水为伤口消毒。被感动了的乡亲们也玩命地跟着他干,这一年,山里人第一次吃上了大米,吃上了饱饭,告别了返销粮。
种果树、办厂子,在那个年代温守文就敢想敢干,但一顶“唯生产力论”的帽子令年轻的他一时无所适从,黯然离职。
2.变成村里“首富” 他毅然放弃小家带村民共闯致富路
1982年,温守文承包了村里已经破产的五金厂,由于经营有道,企业很快红火了起来,当年就盈利4000多元。1984年企业盈利12万元,温守文成了村里的“首富”。
虽然富裕了,但温守文心里并不好受。一个100户的小村庄,有一半多人家向他借过钱,很多人家因为穷连媳妇都娶不上。乡亲们过不上好日子,他心里不是滋味。1990年,温守文再次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在小家与大家之间,他选择放弃家里的企业,决心带领村民共闯致富路。
为了创办集体企业,他用自家的钱还清了村里拖欠的贷款,并用自家企业的设备做抵押重新贷款。村办企业在他的经营下蒸蒸日上,但几年后在大的经济形势影响下,货款收不回来,红红火火的企业一下子倒闭了,他自己的企业也被拍卖。精神重压,再加上胆切除、糖尿病、心脏病,他再次离职。
在此期间,温守文有几次离开龙泉庄的机会,但他总是说:“我带领乡亲致富的梦想还没有实现,我哪都不能去。家乡变好了,我老了也欣慰,即使变不好也不后悔,那是我没本事。”
1999年,第三次面对做龙泉庄支书的抉择,温守文已近知天命之年。不愿让他吃苦受累,亲人们纷纷劝阻,弟弟许以十万年薪想留住他。“家乡太穷了,乡亲们想致富、盼致富,心情急切、寄予厚望。”温守文多少年来都没有忘记。温守文还是选择再挑起这副担子。“因为从年轻时就有一个梦想——让乡亲们吃饱,让家乡变得更好。”为了全村人的富裕梦,他又开始了新的奋斗。
3.小小板栗建成“绿色银行” 他让村民住进别墅
1999年,温守文了解到,北京以东至山海关约400公里长、承德以南至渤海湾约300公里宽的地域所产的“京东板栗”,口感绝佳,在国际、国内市场供不应求。他一下子看到了龙泉庄的发展方向:龙泉庄就在“京东板栗”的地理范围之内,且村里有大面积山场,适宜种植板栗。
于是,温守文开始带领村民种植板栗。
为了引水上山,温守文15次跑水务部门,为村里争取来了资金,打了9眼大口井,建了8座引水上山工程,实现了沟沟有水源。
进山没有路,温守文就带领村民自己修路。一天十几个小时,渴了喝口冰冷的井水,饿了吃口冷干饭。身体虚弱的温守文发高烧,病倒在工地上。妻子心疼他说:“咱不干了,不遭这罪了。”可他说:“全村老百姓都看着咱呢,不干,毁了全村致富的希望啊!再苦再难,我也要干下去。”就这样,全村共修进山路43条近40公里。
到现在,102户360口人的龙泉庄村拥有板栗5000亩、40多万棵,人均1200棵。今年板栗预计可收获60万公斤,仅此一项就至少为每位村民带来平均17000元的收入。由“吃粮年年靠返销,花钱指望信用社”到“上山下地开小车”,生活的改善令村民们感慨。2014年春节前,村民们搬进了三层165平方米垂直分户联体别墅式楼房。今年,龙泉庄村还将投入约300万元,建设700平方米的村民中心综合服务楼、2个8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400延米的文化墙,并购买部分健身器材,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小小板栗成就了龙泉庄人的富裕生活,成就了龙泉庄村的崭新气象。
静立山间的棵棵板栗成为“绿色银行”,默默为龙泉庄代言。
4.偏居一隅却胸怀天下为何每届县委书记都是他的朋友?
“站在山顶看世界,脚踏实地干事业。”温守文说,他常常登上山顶久久地注视着日新月异的家乡,登高放眼,能够让人眼界开阔。
风风雨雨40多年,改变家乡面貌的理想实现了,但温守文并没有满足。“我要把龙泉庄打造成真正的美丽乡村。”
针对龙泉庄村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特点,温守文提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的理念,大面积推广树下种草—以草护土—用草养绒山羊—羊粪搞沼气—用沼气渣为板栗树施肥的循环经济模式。
绒山羊养殖方面,龙泉庄主要发展圈养优质种绒山羊,每只优质种绒山羊每年可获利1万多元。此外,村里还在板栗树下养殖藏香猪,利用每年大量的板栗树剪枝发展栗蘑种植。
多年来温守文有个习惯,每年一定要订阅《人民日报》和《农民日报》,他始终认为,当村干部要勤于学习,谋发展就是研究学问。通过读报他及时吃透中央和各级政府对农业的倾斜政策,随之调整工作重点,使村子的各项建设与政策相契合,得以事半功倍、提质提速。
他偏居一隅,心里却装着全县的发展。每一届的县委书记都是他的好朋友,他总能给县委书记出眼前一亮的点子。10多年前,他向县委书记建言,全县农业经济发展应以蔬菜、生猪、板栗为重点。于是,全县确定“三线富民”发展战略,推广学习龙泉庄板栗、蔬菜、药材立体种植模式和首创精神。如今,问起抚宁县山区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板栗。”
他是一名普通党员,却胸怀天下。
他说:“村民自治选举,有一些想当村干部的人用钱、实物贿选,这样的人上来了,能有几个会真心为老百姓干事?无非是想吞占集体资源,谋取私利,甚至欺压百姓,导致许多农村怨声载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不稳,天下难安哪!在龙泉庄,这样的事绝不允许出现。”
他说:“农村人都恋家,舍不得离开脚下这块土。出去打工,背井离乡,还要受到一些黑心老板的坑骗,苦不堪言。农村自身能不能发展产业?能不能让百姓走向富裕?能不能像城里人一样地生活?龙泉庄壮大了合作社,引进了板栗专业管理团队,开辟了板栗储存深加工,开始养殖绒山羊,开办乡村旅游,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就是想把外出打工人员吸引回来,在家门口务工,有钱挣、有钱花。”
他的儿子跟他说,想入党。他说:“你不行。你知道当党员应该做到什么吗?首要一点就是甘愿吃亏,甘愿为老百姓做事。你能做到吗?”儿子低下了头:“我还做不到。”他说:“那就向你爸好好学学。”几年后,他的儿子也成了一名群众信赖的共产党员。
……
时光如水,40余载光阴飞逝,作为一名党员,温守文对当初的选择无怨无悔。实现温饱、共同致富、改变家乡面貌的初衷成为温守文执着的坚守。
原文:新闻 > 创业故事:“独臂支书”40余载带村民脱贫致富 建起“绿色银行”
网址://www.nazashop.com/yzzz/201020344.html
[创业故事]人间四月芳菲,黄花风铃木盛开。4月2日,简阳市射洪坝街道举行黄花风铃木赏花活动,盛开的黄花风铃木婀娜多姿、随风摇曳,吸引游人如织。 记者细一打听,这些黄花风铃木是四川花畔里...
[创业故事]阳春三月,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白马村九组潘俊铭的花卉园生机盎然。近几年,盆花产业竞争激烈,但潘俊铭的盆花卖得风生水起,这两年每年都要卖3000多盆鲜花,实现纯利达50万元。 回乡...
[创业故事]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李永生带着对三农事业的热爱和实现抱负的决心,回归家乡的热土,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那个曾经落后贫穷的地方,迎来了一次重生,而他也从一个农村小青年,成...
[创业故事]11月27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来龙村一组水牛养殖大户杨宗泽的养殖场里看到,10多头水牛都是架子牛,大的近1000斤,小的600斤左右。正在给水牛喂草料的杨宗泽高兴地说:“...
[创业故事]“2020年初我购买的15头架子牛,利用酒糟进行短期4个月育肥,育肥一批卖一批,再购进一批,每头售价在1.5万元左右,买牛和养殖成本除外,一头要赚3000元。2020年我养殖3批共45头,要...
[创业故事]在兴文县大河苗族乡落白亮村,有一位95后小伙郑元满自主创业种植香桂,实现年收入30余万元,带动乡亲增收致富。 笔者近日在落白亮村看到,道路两旁绿油油的香桂树在风中摇曳,一股清...
[创业故事]“再有半个月,这茬灵芝就全部破土而出,到7月就可以采摘了。”6月7日,强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80后经理陈力在种植大棚内,向记者分享他的劳动成果,“灵芝采摘期从7...
[创业故事]“种蓝莓虽然投入大、时间长,但只要不怕辛苦,自己送到城里销售,获得的回报真的不一样,我的蓝莓自己销售就比批发给商贩每公斤要多卖20元。”6月14日,在泸州市江阳区方...
[创业故事]泰安人刘斌今年初应聘到曲阜的一个小山村卖鱼,自此月入万元不再是梦。 刘斌卖鱼不进市场,而是通过手机直播平台与网友在线赏鱼、拍(卖)鱼,每单可提成10个点。在曲阜市吴村镇...
[创业故事]你在上海一家大酒店,夹起一片烤鸭,用一张小小的薄饼卷起来吃得满口生香。那张筋道的薄饼就有可能来自巨野县一家名叫“上谷佳”的食品加工厂。这家小小的食品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