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汝滔:点心大师1年开店纯赚300万[致富经]
[致富经]本期创业人物:卢汝滔(20130621)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从日本到中国东北,2007年卢汝滔在黑龙江五大连池找到了理想的稻米。他承包了80亩带有火山灰土壤的稻田,稻米成熟以后他请技术人员进行配
[致富经]本期创业人物:卢汝滔(20130621)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从日本到中国东北,2007年卢汝滔在黑龙江五大连池找到了理想的稻米。他承包了80亩带有火山灰土壤的稻田,稻米成熟以后他请技术人员进行配比,还将糯米糍的工艺进行了改良,以前是包好馅以后放到锅里蒸,他改成把面和馅料蒸熟以后再包,改进以后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卢汝滔:我剪开给你看里面的效果,这种是容易变硬的,这种很细腻很柔软。
幸运的是,与此同时国内食品保鲜技术已经有了大幅度的进步。他找到了一种办法使糯米糍的保鲜期从原来的几天延长到了半年。
卢汝滔:这是一台充氮气的包装机,氮气从管里面通过这台机器直接充到产品里,氮气起到什么作用呢,起到保鲜作用,而且不会黏住袋子。
改进之后的糯米滋在珠三角地区很受欢迎,2008年卢汝滔的销售额突破五千万元。然而,就在这个顺风顺水的时候,他却干了一件看起来与食品不太相干的事。
从小学徒到点心大师,从开小店到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卢汝滔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而记者调查了解到,就在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却干了一件看起来与蛋糕生意不沾边的事情,他要投资5000万建一个博物馆!这个举动中又隐藏着怎样的商机呢?
2009年卢汝滔要投资五千万元建一个博物馆,博物馆里专门陈列糕点。消息一出,一片嘘声。
朋友 张明:建博物馆很多人讲,他好大喜功,关键是志向太大了,志向不仅在东莞,他还胸怀全国,你一个普通的农民你想干这么大的事,你有这个能力吗,可能吗?
同行 曾凡德:不相信,因为这个不赚钱,认为这样搞不划算。
员工 徐勇:他刚开始做的时候,我都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心里犯嘀咕,这件事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但是他后来做成功以后我仔细慢慢回想,这件事是他一开始布局好的。
2010年博物馆建好后,而卢汝滔干的第一件事是把一些破破烂烂的东西搬到了里面,还说他要靠这些东西赚钱。采访时卢汝滔就带记者来到了一个古老的村落,他说要给博物馆找宝贝。
卢汝滔:好多宝贝在这里,这么有历史的火柴还在这里,这种火柴我都很久都没见到了,这件是宝贝,人家不要的东西,而我拿回去却会创造价值。
这些破破烂烂的东西怎么帮卢汝滔赚钱呢?
2010年中秋节前夕,卢汝滔找到东莞日报社,他告诉报纸的副社长谭军浪他有一个非常好的新闻点。
卢汝滔:看报纸的人,来这里品尝月饼,我们就共同把东莞的,本土的最喜欢吃的,最爱吃的月饼把他评出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点。
卢汝滔的提议是让读者去他那里免费品尝月饼,然后评选出大家最欢迎的月饼投放市场。
报社副社长 谭军浪:这本身就是具有新闻性,中秋的时候,现在的月饼多如牛毛,对读者来说是提供一种选择的服务。
东莞日报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一系列及时的报道,卢汝滔的博物馆也趁机开门营业。果然如卢汝滔所料,新闻效应得到了显现,中秋节前后博物馆迎来了数以万计顾客。
报社副社长 谭军浪:因为媒体可以把这种活动放大,让更多的人知道,所以我觉得最后为什么他的博物馆人气这么旺,说明他对渠道的选择非常聪明,他非常知道跟媒体合作可以放大这种影响力。
卢汝滔赶制了几十款不同口味的月饼,让顾客免费品尝并投票。最终把最受大众欢迎的两款月饼推向市场。之后他如法炮制了多次活动,记者采访时正值端午节前夕,正好赶上游客为卢汝滔新推出的粽子投票。
顾客:这个好吃。
记者:这个什么口味的?
顾客:碱水味的粽子好吃。
记者:你喜欢吃哪种?
顾客:豆沙味比较好一点,我个人比较喜欢吃甜的。
副总 陈玲:我们做饼的人觉得款款都好吃,款款都不错,其实做市场来讲,还是要迎合大众消费口味,这样的试吃活动我们经常都有。你看这里有一些珍珠红豆,这是甜的,这里有一些蛋黄咸肉粽,按我们投票的结果,工作人员给我们反馈,一个是蛋黄咸肉粽是大家比较喜欢的咸的口味,珍珠红豆这个粽子是甜的口味,大家比较喜欢,现在投票这两种票数是最高的。
卢汝滔把食品加工车间全部做成了旅游项目。这里是手工粽子坊,游客可以亲眼目睹传统的粽子是怎样做出来的。
这里是手工蛋卷加工车间,这种工作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记者做了几次都没能做出一个标准的蛋卷。
记者 林玉红:不行了,这活干不了,不行都弄糊了。
这里是博物馆人气最高的DIY蛋糕工作室。
游客:觉得挺好玩的,还偷吃呢,边做边偷吃。
活动引来了如潮的人流,渐渐的他的工厂变成了一个景点。2012年卢汝滔的产品和旅游销售收入达到了两亿多元。
中国烘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 秘书长 周广军:他妙就妙在把博物馆跟自己的生产,跟自己的品牌联系在一起,形成观光的工业,给人看到一个放心的加工过程,一举两得的事,很有创意。
报社副社长 谭军浪:把生产车间注入一种旅游的元素,这种就是所谓工厂旅游的概念,我觉得很值得在国内推广。
编导:林玉红
摄像:颜志宏
原文:新闻 > 创业故事:卢汝滔:点心大师1年开店纯赚300万[致富经]
网址://www.nazashop.com/yzzz/20107781.html
[创业故事]人间四月芳菲,黄花风铃木盛开。4月2日,简阳市射洪坝街道举行黄花风铃木赏花活动,盛开的黄花风铃木婀娜多姿、随风摇曳,吸引游人如织。 记者细一打听,这些黄花风铃木是四川花畔里...
[创业故事]阳春三月,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白马村九组潘俊铭的花卉园生机盎然。近几年,盆花产业竞争激烈,但潘俊铭的盆花卖得风生水起,这两年每年都要卖3000多盆鲜花,实现纯利达50万元。 回乡...
[创业故事]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李永生带着对三农事业的热爱和实现抱负的决心,回归家乡的热土,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那个曾经落后贫穷的地方,迎来了一次重生,而他也从一个农村小青年,成...
[创业故事]11月27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来龙村一组水牛养殖大户杨宗泽的养殖场里看到,10多头水牛都是架子牛,大的近1000斤,小的600斤左右。正在给水牛喂草料的杨宗泽高兴地说:“...
[创业故事]“2020年初我购买的15头架子牛,利用酒糟进行短期4个月育肥,育肥一批卖一批,再购进一批,每头售价在1.5万元左右,买牛和养殖成本除外,一头要赚3000元。2020年我养殖3批共45头,要...
[创业故事]在兴文县大河苗族乡落白亮村,有一位95后小伙郑元满自主创业种植香桂,实现年收入30余万元,带动乡亲增收致富。 笔者近日在落白亮村看到,道路两旁绿油油的香桂树在风中摇曳,一股清...
[创业故事]“再有半个月,这茬灵芝就全部破土而出,到7月就可以采摘了。”6月7日,强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80后经理陈力在种植大棚内,向记者分享他的劳动成果,“灵芝采摘期从7...
[创业故事]“种蓝莓虽然投入大、时间长,但只要不怕辛苦,自己送到城里销售,获得的回报真的不一样,我的蓝莓自己销售就比批发给商贩每公斤要多卖20元。”6月14日,在泸州市江阳区方...
[创业故事]泰安人刘斌今年初应聘到曲阜的一个小山村卖鱼,自此月入万元不再是梦。 刘斌卖鱼不进市场,而是通过手机直播平台与网友在线赏鱼、拍(卖)鱼,每单可提成10个点。在曲阜市吴村镇...
[创业故事]你在上海一家大酒店,夹起一片烤鸭,用一张小小的薄饼卷起来吃得满口生香。那张筋道的薄饼就有可能来自巨野县一家名叫“上谷佳”的食品加工厂。这家小小的食品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