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尤其北上深出现了这种玩法。这个案例就是原来迅雷网的高管创办的叫“优质供”,这家企业在上海的社区店二三十平米,现场不售卖,如果你买他的产品,他给你纸条,你把你想要的产品勾进去,他会告诉你第二天来取货。第二天你的手机会收到一些短信息,告诉你你的产品放在了第几号柜子,密码是多少,这时候你就可以带着你的密码到制定的柜子里把东西拿走。这是一种所谓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其实话又讲回来,这也是一种预售。
进一步升级的玩法是直接把智能的售卖机放到社区里面去,和我们在地铁里投个三块钱拿到一瓶水一样,我们现在可以通过智能终端直接买到肉或者蔬菜。
而且智能柜是可以进行保鲜的。无人监管的一个操纵,完全通过后台数据进行一个操控。现在在上海有这种模式。对这种业态,提出一个思考:为什么像“优质供”这种不现场售卖,这个思考是特别有价值的,反回头又说预售是不是农产品的一种好的解决方式,我个人认为我们采取预售的方式是一种市场的选择,还不足以作为终极的方式去支撑这个概念。我们现在的消费市场之所以还没有被打开,在阶段时间内还没有形成一个密集的订单,所以我们被迫的选择预送,就像“优质供”。假如说我们店里面有充足的客流量,那我们就根本不用预售的方式。所以因为我们客流量没那么多,所以我们才用了预售的方式。我认为预售本身并不是一种好的解决方式。
预售可以降低我们的综合成本,降低损耗,提高收益,但是我不认为他是一种合理的模式,千万不要为了预售而去做预售,我们现在订单量不大,所以我们被迫的选择预售,希望通过预售把订单节约,我们随着消费的升级与转化,有充足的流量的话,我们根本是不需要预售的。这是对预售的理解。
社交电商
像直接通过微博、微信这种直接售卖,我们统称为社交电商。这个对于农业的创业者尤其的活跃,很多的农业创业者中80、90特别多,可能创业门槛对他们来讲比较高,而且这些都是一些免费的资源,所以一般是通过打自己的知名度,或者玩一个什么营销,来突然之间打开我的销量。这个在农产品这个领域里相当多。
这种基于微信、微博朋友圈的电商方式,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很有想象空间的,可持续性还有待于大家进一步去思考,比如说你在扬州可以玩的转,你在上海或北京能不能行的通。在扬州,像1号店、京东配送不一定那么及时。农产品的购买渠道相对比较单一,身边的超市可能也没有像上海这么发达,所以这个在上海不一定能行得通,因为在京东买东西,当天也可以送的到,而且价格也具有优势。并且周围水果超市比较多,竞争的门槛相对比较高一些。
县域电商
所谓的县域电商,有三个县域比较典型,第一个是浙江的遂昌县,第二个是甘肃的成县,第三个是吉林的通榆县。为什么提到这三个呢,是因为在这三个上面有可借鉴的模型。
浙江遂昌县是通过服务来驱动这个产业,甘肃成县是通过政府来驱动产业,吉林通榆县是通过品牌来驱动这个产业。今天,我们重点了解一下通榆县这个县域电商的经营模式:
通榆县盛产五谷杂粮,他们的小米、豆类特别的好,因为他们是天然的弱碱物质,像农夫山泉是弱碱性的一样,有很多的健康元素产品一样。这个地方的五谷杂粮品质非常优质,遗憾的是没有很好的销路,所以价格非常低。所以跟地方的县领导沟通还是要创新一下,希望把好的产品卖出好的价格来,其中关键的因素就是品牌化,这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成立了一家叫“三千和”的品牌。这个其实就相当于把通榆县的农产品灌上“三千和”的名义,给产品做了一个包转,从产品的包装、品牌的塑造、文化的树立结合了很多概念,把这个品牌做的有声有色,而且在源头上做了个分解,优中选优再进行一个包装,让产品更标准化,统一的进行营销。这样就相当于通榆县的农产品有了一个品牌的背书。
同时,以原产地直销的方式,通过引荐跟1号店形成了一个签约。通榆县拿出一万亩土地来专门给1号店的消费者定制生产,这1万亩土地分10个品种去耕种,每一个品种有一千亩土地。结合当地农科院,从源头上解决了质量的问题。
以上就是农业电商的几种玩法,小编认为,现在直播项目火热,能够将产品卖点更加直观、立体地展现给消费者,所以像“超拼视频购”这样针对农业农村的直播电商平台,将是未来农业电商的大的发展方向!